保报仇!”
三日后,据点外忽然传来厮杀声——是秦指挥使率玄夜卫士兵攻打据点!
石崇慌乱中下令抵抗,游击将军却率残卒们突然倒戈,斩杀据点里的瓦剌兵与石崇旧部:“谢太保的旧部在此!
你们这些内奸、蛮夷,今日就是你们的死期!”
石崇见状,又惊又怒:“你们竟敢骗我!”
他拔刀冲向游击将军,却被游击将军一剑刺穿胸膛:“石崇,你通敌叛国,害死太保,今日我为太保报仇!”
拿下据点后,秦指挥使走到游击将军面前,躬身道:“将军辛苦了!
谢太保的冤情,陛下已经知道了,等收复京师后,陛下定会为太保举行正式的葬礼,追封他为‘忠烈公’。”
游击将军含泪点头:“多谢秦指挥使!
多谢陛下!
太保若泉下有知,定会欣慰的。”
他带着秦指挥使来到西山,指着谢渊的坟墓:“秦指挥使,这是太保的安葬之地,我们没有礼部的祭文,没有朝廷的仪仗,却让太保入土为安了。”
秦指挥使跪在谢渊的坟墓前,磕了三个头:“太保,臣来晚了!
臣定会为您平反,让您的忠义传遍大吴,让天下人都知道您的功劳。”
他对身边的玄夜卫士兵道:“你们去准备礼部的祭文和仪仗,我们要为太保举行一场正式的葬礼,让他安息。”
玄夜卫士兵们齐声应道:“遵令!”
葬礼当天,西山脚下挤满了人——有玄夜卫士兵,有宣府卫的残卒,有京师的百姓,他们都来送谢渊最后一程。
礼部侍郎林文宣读祭文,声音哽咽:“谢公渊,忠勇双全,抗瓦剌,守京师,殉国后仍护大吴……今追封‘忠烈公’,葬于西山,永享祭祀……”
百姓们纷纷跪下,泪水滴在地上,为这位忠良送行。
游击将军站在人群中,望着谢渊的坟墓,心中满是欣慰——他终于完成了任务,让谢渊入土为安,让谢渊的忠义传遍大吴。
葬礼结束后,秦指挥使对游击将军道:“将军,陛下让您任宣府卫副总兵,协助李默副总兵守宣府卫,为大吴抵御瓦剌。”
游击将军躬身道:“臣遵旨!
臣定不负陛下的信任,不负太保的期望,守住宣府卫,守住大吴的土地。”
他回头望了一眼谢渊的坟墓,心中暗忖:“太保,您放心,臣会继续守护大吴,直到瓦剌被赶走,直到内奸被肃清,直到大吴的江山永固。”
回到宣府卫后,游击将军立刻投入到防务工作中——他修复城墙,训练士兵,制定防御计划,每一件事都做得格外认真。
士兵们见他如此努力,也纷纷效仿,宣府卫的防务越来越坚固,瓦剌兵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游击将军时常会站在城墙上,望着西山的方向,仿佛能看到谢渊的身影,听到他说:“守住大吴,就是守住百姓的希望。”
数月后,谢渊的平反诏下来了——陛下追封谢渊为“忠烈公”
,将他的事迹写入《大吴忠烈录》,让礼部在太庙为他立碑,供后人祭祀。
游击将军接到诏旨时,正在训练士兵,他拿着诏旨,跪在地上,泪水滴在诏旨上:“太保,您的冤情昭雪了!
您的忠义被天下人知道了!”
士兵们也纷纷跪下,为谢渊感到欣慰。
京师收复后,游击将军随秦指挥使回到京师。
他来到太庙,看着谢渊的石碑,上面刻着谢渊的生平事迹,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忠义。
他对身边的士兵道:“我们要记住太保的话,守住大吴,守住百姓,不能让太保的血白流。”
士兵们齐声应道:“是!”
西山脚下的坟墓,如今已成为大吴的忠烈之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