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玄锋归庙镇庑振国还凭烈飙(3 / 6)

立刻附和:“侍郎所言极是!

臣查得,国库现存银不足五十万两,若再战,恐需加征赋税,百姓不堪重负,必生民变。

和议虽暂辱,却能保百姓平安,乃万全之策!”

二十余名官员纷纷颔,有的说“和为贵,战为祸”

,有的说“谢太保刚愎自用,误国误民”

,一时间,主和的声音在广场上占了上风。

萧桓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看向谢渊,眼神里满是询问。

谢渊出列,躬身行礼,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陛下,臣反对和议!

礼部左侍郎所言‘岁输银、割蓟州’,非权宜,乃亡国之策!

昔年宋高宗许秦桧和议,割淮河以北,输银绢百万,终致南宋偏安,百年后亡于元;本朝元兴帝拒阿鲁台‘通贡’之请,亲征漠北,方换数十年边安。

瓦剌今日要银十万、蓟州三卫,明日便会要银百万、河北全境,后日便会要京师、要陛下!”

他转身,对礼部左侍郎道:“侍郎说‘国库空竭’,可臣查得,户部郎中私扣边军粮饷三千石,转卖得银二百两,欲充‘议和献金’——这便是你口中的‘保百姓’?你说‘百姓不堪重负’,可西直门、德胜门的百姓,宁愿拿锄头抗敌,也不愿做胡贼奴隶,这便是你口中的‘民变’?”

礼部左侍郎脸色一变,厉声反驳:“谢渊!

你血口喷人!

你有何证据说某通敌、说户部郎中扣饷?你不过是想借战事揽权,拥兵自重!”

刑部左侍郎也站出来:“陛下,谢渊无凭无据,诬陷同僚,扰乱朝堂,当以‘欺君罔上’论罪!”

百官们议论纷纷,有的站在谢渊一边,有的附和主和派,有的则沉默不言。

李东阳(正一品,内阁辅)出列,躬身道:“陛下,和与战,皆关社稷安危,不可轻断。

谢太保称有证据,可呈上来;礼部左侍郎等否认,可让玄夜卫核验。

若有实据,再论罪不迟;若无实据,也需还大臣清白。”

萧桓点头:“李太傅所言极是。

谢太保,你若有证据,便呈上来;若无,不可再诬陷同僚。”

谢渊躬身:“陛下,秦指挥使已查获‘通好盟书’残页、户部郎中私扣粮饷的账册,此刻就在殿外,可传他进来呈证。”

萧桓准奏,秦飞带着张启走进广场,将盟书残页和账册递上。

张启躬身道:“陛下,盟书残页上的印鉴痕迹,与礼部左侍郎的官印一致;账册上有户部郎中的签名、通州仓的印鉴,载明‘粮三千石转卖张记粮行,银二百两存于李记钱庄’,钱庄掌柜供认,这银子是‘为礼部左侍郎备的通好之资’。”

礼部左侍郎和户部郎中脸色惨白,却仍强辩:“陛下,这是伪造的!

是谢渊和秦飞串通好,陷害臣等!”

刑部左侍郎也道:“陛下,玄夜卫的证据不足为凭,需刑部再审,方可定罪!”

萧桓看着两人的模样,又看了看证据,心里已有了几分判断,却仍犹豫——礼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皆是正三品大员,若真定罪,恐动摇朝堂;可若不定罪,谢渊的威信受损,主和之声更盛,国本难固。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满是挣扎:“此事……容朕再议,明日早朝再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渊看着萧桓的模样,心里一阵凉——他知道,帝的犹豫,是主和派的机会,若今日不能定案,明日他们定会编造更多谎言,甚至勾结内奸,做出更危害国家的事。

他躬身道:“陛下,国难当头,不可再拖!

内奸不除,和议不止,大吴危在旦夕!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证据属实,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