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甲胄犹存巷战痕咳血仍登太庙门(1 / 6)

卷语

《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太庙朝会》载:“瓦剌遣使议和,索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并求割宣府、大同二卫之地。

帝萧桓(德佑帝)召百官聚太庙,议议和事宜——太庙乃先帝陵寝所在,召百官于此议事,示‘以先帝之灵为鉴,不敢私断’。

太保谢渊(正一品,兼兵部尚书、御史大夫)方经彰义门巷战,旧伤复,左臂箭伤未愈,右腿刀伤化脓,仍扶病出席,甲胄上犹存巷战血痕,未及擦拭。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侦得:吏部尚书李嵩(正二品)、礼部尚书王瑾(正二品)暗与瓦剌细作往来,收受贿银千两,欲借议和之机,逼谢渊交兵权;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受石崇(从二品,镇刑司副提督)指使,拖延核验主和派通敌罪证,为其通风报信。

朝会上,李嵩、王瑾力主议和,谓‘国库空虚,士卒疲惫,不议和则京师危’;谢渊拍案痛斥,曰‘议和即亡国,割地输金,今日割二卫,明日失河北,他日何以面对先帝?’,遂出示秦飞所获通敌密信,百官震动。

史臣曰:‘太庙朝会,非仅议议和,实乃忠奸之辩、家国之择。

谢渊带病斥和,非独勇也,乃以命护社稷;李、王主和,非独怯也,乃以私害家国。

’”

《玄夜卫档?太庙朝会录》补:“谢渊入太庙时,需亲兵搀扶,咳血不止,却仍执镇国剑(巷战卷刃未修),以示‘宁死不辱’。

秦飞于朝会前擒瓦剌细作三人,供出李嵩‘许瓦剌割地后,荐其为太宰’;陈忠(正三品,户部侍郎)亦奏‘李嵩私扣边军粮饷万石,转卖得银,欲充议和之资’。

朝会后,帝命将李嵩、王瑾、徐靖革职下狱,由刑部侍郎刘景(正三品)主审。”

太庙巍峨列祖灵,百官聚议议和盟。

李嵩私扣军粮饷,王瑾通胡献地城。

谢公带病扶栏立,镇国剑残映血明。

莫道和谈能避祸,割疆输金是亡征。

甲胄犹存巷战痕,咳血仍登太庙门。

斥和怒拍青铜案,陈证惊传密信言。

细作供词揭佞胆,粮账墨迹显奸根。

忠良泣血呼先帝,岂让山河付胡尘?

奸佞相护蔽天恩,忠勇孤撑社稷存。

秦飞捕敌搜罪证,陈忠持账诉民冤。

帝悟立诛通敌辈,众醒齐呼保国门。

至今太庙阶前石,犹记当年谢公言。

太庙朝会的前一夜,谢渊的府邸书房里,烛火摇曳,映着他苍白的脸。

他靠在铺着厚棉垫的椅上,左臂缠着厚厚的纱布,纱布上渗着暗红的血——那是彰义门巷战的旧伤,昨日处理时,医官说伤口已化脓,需静养,可他却摇了摇头:“太庙朝会关乎家国存亡,某怎能缺席?”

兵部侍郎杨武(正三品)站在案前,手里捧着瓦剌的议和文书,眉头紧锁:“太保,瓦剌的条件太苛刻了,要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还要割宣府、大同二卫——那是京师的屏障,割了二卫,胡贼下次来攻,京师就无险可守了!”

谢渊接过文书,手指抚过“割宣府、大同二卫”

的字样,指节泛白,喉咙里一阵紧,忍不住咳了起来,咳得胸口疼,用手帕捂住嘴,帕子上瞬间染了点点猩红。

“咳……咳……”

他喘了口气,声音沙哑,“瓦剌这不是议和,是逼降!

今日割二卫,明日就会要整个河北,他日便会要京师,某绝不能让这种事生!”

“可李嵩、王瑾他们……”

杨武压低声音,“属下听说,李尚书已串联了二十余名官员,明日要在太庙力主议和,还说‘谢太保刚愎自用,若再拒和,恐祸及京师’,甚至……甚至说您想拥兵自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