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太医院给的上好金疮药,您左臂的伤要是疼,就抹一点,记得别碰水。”
宫门的侍卫见了这一幕,都露出了笑容,没人上前阻拦——他们早就听说了宫女们赴西直门助军的事,心里满是敬佩。
士卒们和宫女们站在宫道旁,聊着前线的事,说着以后的打算,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直到宫门禁闭的时辰快到了,士卒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赵老栓边走边回头:“春姑娘,下次我们休沐,再来看你!”
春桃笑着点头:“好!
我给你们做馒头吃!”
数月后,瓦剌使者带着议和的文书来到京师。
萧桓命谢渊陪同使者参观西直门,向他展示京师的防务。
使者站在城楼上,看着修缮一新的城垣、整齐排列的火炮,又听谢渊讲述西直门之战的经过——从孙乾殉国、士卒死战,到皇后捐饰、宫女送水,每一个细节都听得他神色凝重。
当听到“百名宫女登城送水,日送三百桶,助医官裹伤,伤卒感泣”
时,使者停下脚步,伸手摩挲着腰间的佩刀,沉默了良久。
他曾以为大吴只是有谢渊这样的忠勇之臣,却没想到后宫的女子也能如此勇敢,百姓也能如此同心。
“谢太保,”
使者转头看向谢渊,语气带着敬畏,“大吴不仅有铁血将士,还有贤德后妃、勇敢女子,上下同心,此等国家,岂可逆?瓦剌愿与大吴永结盟好,永不犯境。”
谢渊看着使者真诚的眼神,知道这不仅是对大吴军力的认可,更是对大吴民心的敬畏。
他躬身道:“使者所言极是,两国和平,百姓之福也。”
议和之事定后,谢渊即刻入宫,向萧桓奏请设立“后宫助军督查员”
。
他跪在御书房的地上,手里捧着奏疏,语气恳切:“陛下,西直门之战,后宫助军功不可没,然周瑞贪私、王振阻挠之事,亦暴露出后宫助军无制度约束之弊。
臣请设‘后宫助军督查员’,从六品,隶尚宫局,专司后宫助军物资的核验、调度,及助军事宜的协调,防止再出现贪私、阻挠之事,让后宫助军成为大吴危难时的常力。”
萧桓接过奏疏,仔细翻看,想起皇后捐饰时的坚定、宫女们赴城时的勇敢,又想起周瑞、王振的贪私弄权,深以为然。
他放下奏疏,对谢渊道:“太保所言极是,后宫助军非一时之举,当有制度保障。
尚宫局林女官此前统筹宫女赴城,公正可靠,就让她兼任此职,赐印信一枚,凡后宫助军事宜,皆需她核验签字,方可施行。”
谢渊谢恩起身,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个职位的设立,不仅能保障后宫助军的顺利进行,更能让更多后宫女子有机会为国家出力,让“巾帼助军”
成为大吴的一段佳话。
几日后,萧桓下旨,正式设立“后宫助军督查员”
,命林女官兼任,赐从六品官服、银印一枚。
林女官接旨时,跪在坤宁宫的地上,眼泪掉了下来——她知道,这不仅是对她的认可,更是对所有后宫女子的认可。
皇后扶起她,语气温和:“林女官,往后后宫助军之事,就劳你多费心了,莫负陛下与百姓的期望。”
林女官躬身道:“娘娘放心,奴婢定当尽心尽责,不让贪私之徒有机可乘,不让助军之人寒心。”
卷尾
《大吴史?后妃传?周皇后传》载:“德佑七年,西直门危,胡骑压境,士卒缺水粮。
后周氏召贵妃以下诸妃嫔,尽解佩环饰——永熙帝所赐玉镯一对、金步摇一双,皆先帝遗珍,后毫不吝惜,命尚宫局交户部变现,得黄金百两、白银五百两,购粮五千石、水千桶,送赴西城。
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