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卒见此血皆忘死一举破胡安帝京(8 / 11)

/p>

三字,又补充道:“抓捕时要带齐玄夜卫的拘票,按‘侦缉三流程’,先验身份,再搜物证,避免落下‘擅捕’的话柄。”

秦飞点头:“张主事说得对,咱办差要合规,不能让外人挑出毛病。”

“第三步,核验。”

秦飞看向张启,“抓到人后,押至玄夜卫北司‘刑讯科’,由张主事负责核验供词——比对字迹、查验物证,比如密信、碎银,确保没有屈打成招。

供词核验无误后,再上报兵部和陛下,定夺处置。”

张启躬身:“臣遵令,必严把关,不让一个奸人漏网,也不让一个好人蒙冤。”

与此同时,兵部侍郎杨武正在筹建“军中信使司”

他坐在兵部的偏厅,面前站着五十名候选信使——二十名玄夜卫旧部,三十名京营亲军。

“信使司隶兵部,从四品,由司长统辖。”

杨武手里拿着一份名册,“下设从五品副司长二员,一名分管京营信息,每日卯时汇总京营的守城情况、卒子动态;一名分管边军信息,每日申时通报边军的布防、敌情。”

他点了一名玄夜卫旧部:“你叫李忠?”

那名旧部躬身:“是。”

“你曾任玄夜卫北司的信使,熟悉军情传递,就任京营副司长。”

杨武又点了一名京营亲军,“你叫赵勇,曾随岳都督守安定门,懂边军情况,任边军副司长。”

两人领命,杨武又叮嘱:“你们要记住,信使传递的每一份军情,都要盖‘军中信使司’的印,确保真实;若遇紧急情况,比如外邦突袭、流言散布,可直接快马传递,不用等汇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礼部衙署内,侍郎林文(正三品)正与吏员们拟定“忠誓制度”

“主将血书,不能随便写。”

林文指着案上的血书摹本,“要注明年月日、主将职衔,比如‘德佑某年某月某日,太保谢渊沥血书誓’,写完后由信使司存档,一份入《军忠录》,一份送兵部备案。”

一名吏员问:“新卒入伍,要不要让他们看血书?”

林文点头:“当然要!

新卒入伍后,必至德胜门城楼观血书摹本,由将领讲解谢太保血书的事迹,让他们知道‘宁死不辱’的道理。

另外,边军遇危,也可依此制立誓,立誓后要报兵部备案,不能擅自为之。”

京营都督岳谦(正二品)与玄夜卫指挥使秦飞,也在商议“京营-玄夜卫联动规”

两人坐在京营的衙署内,面前摆着一张京营舆图。

“玄夜卫暗探每三日巡查一次京营,”

秦飞道,“现流言,要即时报京营将领,不能拖延;京营卒若现可疑者,比如陌生面孔、私传密信的,要护送至玄夜卫北司,由咱的人审讯,不能擅自抓人,以免打草惊蛇。”

岳谦赞同:“这样好,咱各司其职,又能联动,流言再想起来,难了。”

户部衙署内,刘焕已降为从二品侍郎,从三品侍郎陈忠正主持粮饷整改。

他坐在粮库的账房内,面前堆着粮册,对户部的吏员们道:“以后粮库核验,最多三日必须完成,逾期不批的,按‘延误军饷’论处,罚俸三月;边军粮饷,每月初一必须放,由‘粮饷督查科’(正五品)核验——督查科的人要跟着粮车去边军,亲眼看着粮饷分到卒子手里,杜绝私扣、拖延。”

一名吏员问:“若遇粮库短缺,怎么办?”

陈忠道:“立刻报兵部和陛下,申请调粮,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拖延——卒子们守着国门,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

血书前夜,谢渊在兵部衙署独处至深夜。<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