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至今德胜碑前语犹说当年解袍功(1 / 7)

卷语

《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德佑中,瓦剌解京师围,德胜门余寒彻骨,京营卒三万皆困冻馁。

时天寒雪虐,卒手裂足跛者十之七八,甚者指节冻落,仍拄刀守垛。

帝萧桓闻之,恻然动容,遂轻车简从,登德胜门劳军。

见正九品卒王勇,双手裂如蛛网,渗血结霜,指掌与刀柄冻连一体,犹挺腰握刃,帝流涕抚其手曰:‘朕为万乘之君,竟令忠卒曝寒受苦,是朕负尔等也!

’遂解身上紫貂袍赠之——袍乃元兴帝御赐,紫貂为漠北珍裘,暖可御极寒,帝平日未尝轻用。

时吏部尚书李嵩、侍郎张文等,私匿工部上年冬拨军暖具:狐裘百件、手炉五百,或藏于府中密室,或赠亲友邀宠,京营卒苦寒无措,彼等竟视若无睹。

玄夜卫指挥使秦飞侦得实据,奏于帝前,帝怒命追缴,尽分卒伍,无敢私留者。

史臣赞曰:‘桓帝此役,解袍见赤心,沥泪慰寒卒。

此前军民疑君忘战,经此一晤,始知帝心与卒心同,京师乃固如磐石。

’”

《玄夜卫档?劳军录》补:“帝登城日,德胜门寒风卷雪,如刀割面,卒甲胄结厚冰,触之脆响。

有卒饿晕于垛下者三,冻僵不能言者二,皆为守御多日、未得暖食之故。

初,李嵩阻帝登城,谓‘天子登险地,非礼制;卒多粗鄙,恐惊圣驾’。

太保谢渊斥之曰:‘卒以血肉守国门,帝以诚心慰忠卒,此乃天下最大礼制!

若因“礼制”

忘卒之生死,何异于弃社稷?’嵩语塞而退。

及追缴暖具,玄夜卫于李嵩府中地窖得狐裘三十,皆以锦缎裹藏,毛色如新;于张文府中柴房搜手炉百个,炉内余炭犹温——此皆工部专为京营制办之军资,嵩、文竟私匿半载,置卒冻馁于不顾。

罪证一一封识,存诏狱署东库第五十一柜,编入《萧桓德胜门劳军案勘卷》,以备后世稽考。”

德胜门寒雪未消,卒持长刀冻皴腰。

指裂渗血冰粘刃,帝见垂泪解貂袍。

佞吏私藏暖具在,忠兵忍冷守疆遥。

此日宸衷融酷寒,军民同心固紫霄。

城上寒风吹骨冷,卒衣单薄手皴红。

萧桓登垛观忠勇,泪落沾襟解御绒。

藏暖佞臣终败露,分衣赤子尽归同。

至今德胜碑前语,犹说当年解袍功。

京营困守雪霜侵,手裂刀寒志不沉。

帝幸城楼亲慰卒,泪垂御袍赠丹心。

私藏暖具奸邪露,遍散棉裘暖意深。

不是君王知体恤,何能万众护京林。

德胜门的寒风裹着雪粒,刮在城楼上,出“呜呜”

的声响,像是在诉说战后的残寒。

从二品都督同知岳谦拄着长枪,站在城头,看着身边的卒子们——正九品卒长王勇靠在城垛上,双手揣在怀里,却仍止不住地抖。

岳谦伸手去拉他的手,刚触到指尖,就被冰碴硌得生疼——王勇的双手肿得像萝卜,指节处裂着数道深口子,渗出来的血珠早已冻成冰,粘在甲胄的缝隙里,一扯就疼得他皱眉。

“还能撑住吗?”

岳谦声音哑。

王勇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块干硬的麦饼,咬了一口,却因冻僵的脸颊嚼不动,只能慢慢咽下去:“都督,没事……只要能守住京师,冻点不算啥。”

可他说话时,牙齿却在打颤,嘴唇早已冻得紫,连话都说不连贯。

不远处,两名卒子正蹲在地上,用雪搓着冻僵的脚。

他们的棉鞋早已湿透,鞋底磨穿,露出的脚趾冻得黑,有的甚至已经失去知觉。

“要是有件厚点的棉甲就好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