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文华殿朱批密奏(1 / 3)

德佑十四年孟春十三日卯时,文华殿的檐角还挂着残雪,镇刑司佥事李嵩已免冠叩在金砖地上。

他捧着的黄绫密旨长一尺二寸,宽五寸,正是大吴边镇密令的规制,封口处的蟠龙印泥用朱砂调了珍珠粉,在晨光里泛着暗金,红得像刚凝的血。

李嵩的袍角沾着朝露,叩时锦缎摩擦地面的轻响,在空荡的殿内竟比更漏滴答还清晰。

"

王总兵接旨。

"

李嵩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锐。

大同卫总兵王庆正跪侍在侧,闻言膝行半步,双手过顶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的佩刀鞘上还留着大同卫的风沙痕,此刻按在砖地上,鞘尾的铜镦与"

文华殿"

地砖的纹路撞出细响。

密旨的封蜡是玄色的,掺了麝香,揭开时异香瞬间漫过殿角的铜炉。

王庆的目光扫过"

大同卫总兵王庆亲启"

的御笔,那字迹比寻常圣旨瘦硬三分,是萧桓亲笔无疑。

他忽然想起上月在宣府卫与岳峰议事,岳峰展阅军报时,指腹总在"

大同卫"

三字上停留——那里的士卒多是宣府卫调去的旧部,此刻竟要由自己监视。

"

此旨只涉大同卫境。

"

李嵩突然开口,指尖轻叩密旨边缘,露出底下"

镇刑司"

的银印,"

宣府卫的地界,自有缇骑盯着。

王总兵只需看好大同卫内那些从宣府调来的屯田兵,他们的名册,镇刑司已抄录妥当。

"

王庆接旨的手微微颤,黄绫的凉滑透过手套渗进来,像握着块冰。

殿外突然传来甲叶相撞的脆响,是玄夜卫的缇骑在换岗,他们的佩刀都刻着"

镇"

字,与自己卫所的"

大同"

字号泾渭分明。

他低头看密旨上"

有异即奏"

的朱批,忽然明白这道旨的真正用意——萧桓既要借他的手防岳峰,又要用镇刑司的眼防他,就像大同卫的烽火台,既要望北元的狼,也要防宣府的兵。

晨光爬上李嵩的蟒袍,那金线绣的缠枝莲在阴影里忽明忽暗。

王庆将密旨揣进贴肉的锦囊,那里还藏着岳峰去年送他的伤药,是宣府卫特产的黄芪膏,此刻隔着锦缎,暖得像团火,却烘不热黄绫上的寒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同卫总兵王庆听旨:

自阳曲卫哗变以来,岳峰旧部屡有异动。

镇刑司查获密信三封,内涉"

粮草转运异常兵器私藏"

等情,且与北元狼头旗残片关联。

着尔即日起监视岳峰旧部,凡有集会、密议、私运粮草者,即刻以《大吴律?兵律》第三十七条"

通敌"

论处,毋庸呈报三法司,可先斩后奏。

镇刑司已遣缇骑百人协防大同卫,粮草转运须经镇刑司佥事李嵩手书印信方得放行。

若有疏漏,按《大吴律?职制律》第九十二条"

失察"

连坐。

此旨密勿外泄,违者族诛。

钦此。

德佑十四年春

朱批附言

"

王卿久镇大同,当知朕心。

岳峰虽有雁门救卿之功,然国法无私。

若其旧部果有反意,卿当以社稷为重。

镇刑司粮草账册已呈文华殿,卿可细查去年腊月阳曲卫八百石粟米去向。

"

萧桓斥岳峰书

乾清宫朱谕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