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甲胄须坚拒朔风烽烟早报警边烽(1 / 5)

《大吴史?兵志》载:“德佑三十一年春,帝萧桓既平龙州土司之乱,复盘战事,见边军甲胄‘中矢即穿’、烽燧‘警讯迟三日’、军粮‘半掺沙土’,深痛往昔军备废弛之弊。

盖因前临淮侯李穆掌京营时,军器监、粮储司多其党羽,‘造甲偷减铁料,筑燧虚费钱粮,储粮暗行倒卖’,以致‘边军浴血而器械窳劣,将士用命而腹中空空’。

帝既鉴南疆之叛由军备不整而起,又察李穆朋比之弊蚀军根基,遂颁诏整饬:‘兵部掌总其事,凡军器、烽燧、粮储,务求实而不浮,坚而耐用。

’其要者三:一令军器监仿古法改良‘札甲’,每副增铁料三斤,‘甲片刻监造官、工匠姓名,遇战损可溯其责’;二命九边‘五里筑烽燧,十里设传堡’,置‘烽燧总目’掌调度,‘昼燃烟、夜举火,讯迟漏者斩’;三于九边要害设‘军粮专仓’,‘仓门置双钥,玄夜卫掌其一,边军掌其一,月终共核账册,缺粮一石即彻查’。

又诏‘玄夜卫掌全程监核’,‘凡偷工减料、虚报冒领者,无论官阶,先锁拿后奏闻’。

由是‘军器监积弊渐除,甲胄坚可御矢;烽燧网联九边,警讯瞬息可达;军粮专仓充盈,颗粒皆入军腹’。

史论此役:‘革百年军备之腐,固九边藩篱之基,为德佑中兴立军事之纲,其法垂范后世,边鄙晏然者十有八年。

’”

甲胄须坚拒朔风,烽烟早报警边烽。

仓廪实乃军心固,铁律终教弊迹空。

旧吏犹藏私囊计,新监已布网罗功。

莫叹革新前路险,江山万里赖兵雄。

太和殿的朝会刚散,萧桓留下谢渊与兵部尚书王佐。

案上摊着南疆平叛的奏报,其中“叛军甲胄坚于官军,火箭射程远于我军”

的字句被红笔圈出。

萧桓指尖划过“军器监造甲薄如纸,箭簇脆易折”

的记录,声音带着寒意:“李穆掌京营时,军器监多是他党羽,偷工减料中饱私囊,以致边军用命时连像样的甲胄都没有。”

谢渊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

臣查得军器监近年造甲‘每副偷减铁料三斤’,烽燧预警‘迟报漏报者十有其三’,军粮‘掺沙短秤’更是常事。”

王佐在旁额头冒汗,他是李穆旧部,军器监的贪腐案本与他脱不开干系,此刻只能硬着头皮附和:“陛下圣明,臣愿领命整饬。”

萧桓目光锐利如刀:“光领命不够。

朕要三样革新:一,军器监造‘新式札甲’,玄夜卫监工,每副甲需刻监造官姓名;二,九边修烽燧预警网,五里一燧,十里一堡,设‘烽燧总目’掌调度;三,九边设‘军粮专仓’,由玄夜卫与边军共掌钥匙,每月对账,缺一石粮都要严查。”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王尚书,此事若办不好,休怪朕无情。”

兵部接到诏令后,军器监监正赵谦却暗生贪念。

他召集工匠头目密会,烛火在昏暗的作坊里跳动,铁砧上还堆着未完工的甲片。

“新式札甲要十斤铁料?”

赵谦捻着胡须冷笑,“咱们用七斤就行,省下的铁料熔了卖钱,监工的玄夜卫我已打点好,他们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工匠头目面露难色:“大人,七斤铁太薄,挡不住箭矢啊……”

赵谦猛地拍案,铁屑溅起:“边军死活与你我何干?李穆倒了,咱们正缺银子补窟窿!

玄夜卫的沈炼虽是谢渊亲信,但他手下总有贪财的,五十两银子就能买通一个眼线。”

消息很快传到谢渊耳中——玄夜卫缇骑在军器监外蹲守,见赵谦深夜送银子给监工的缇骑小旗。

谢渊在风宪司值房踱步,窗外蝉鸣聒噪,他对沈炼道:“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