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大吴会典?玄夜卫志》载:“玄夜卫掌侦伺、缉捕、刺探敌情,直属天子,凡边警谍报需验火漆、核人证,确认真实后方可奏报。
遇战事,需详查敌寇动向,辨明真伪,不得虚传情报,惑乱军心。”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五日,廷议第四日,紫宸殿的梁柱间弥漫着一股紧绷的气息。
昨夜镇刑司太监魏忠密递的谍报在朝臣间暗流涌动——“北元与南越结盟,约定共击大吴”
,这消息如惊雷炸响,让本就激烈的战守之争更添变数。
御案上,玄夜卫呈的狼旗信物静静躺着,铜锈的光泽里藏着看不清的阴谋。
铜旗狼蛇刻伪盟,谍报虚传惑圣听。
宿怨百年难转瞬,新旗三月易成形。
细究旧俗知真赝,详察人心辨浊清。
莫让奸邪操战策,边烽需待实情报。
辰时四刻的钟声余韵还在紫宸殿的藻井间回荡,威远伯李穆已捧着一个紫檀木锦盒大步出列。
他年过五十,脸颊上刻着常年戍边留下的风霜沟壑,猩红的公侯袍袖下,手背青筋因激动突突直跳,指缝间还沾着未擦净的铜锈。
走到殿中紫檀木案前,他深吸一口气,将锦盒重重放下,盒盖与盒身碰撞出“咔嗒”
脆响,惊得案边烛火猛地一跳。
“陛下请看!”
李穆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急切,尾音都微微颤,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锦盒中的铜旗,指尖因用力而泛白,“此乃玄夜卫百户张迁昨日在云州左卫边境截获的信物,北元使者亲手赠与南越的盟旗!”
铜旗巴掌大小,正面是北元标志性的狼纹,獠牙毕露如刀,狼眼嵌着两颗绿豆大的黑琉璃珠,在晨光中闪着凶光;背面是南越的金蛇纹,蛇身盘绕如绳,吐信的舌尖刻得锋利如刺,两纹交汇处用阴文刻着“共击中原”
四个小字,字迹歪斜却透着狰狞,仿佛能听见字里行间的磨牙声。
“二寇已暗中结盟!”
李穆抬高声音,将铜旗举得更高,“北元承诺十月初一攻大同,南越保证九月底袭钦州,两面夹击,其心昭然若揭!”
他转身面向群臣,袍角扫过案边的铜爵,“云州失陷至今未满十日,钦州又告急,若再迟疑,待他们联军入境,长城防线必破,届时京师震动,悔之晚矣!”
“狼旗为证,勾结无疑!”
兵部尚书李肃几乎是应声而出,绯色袍袖一挥带起一阵风,将案上的舆图边角吹得翻卷,“臣早说二寇异动诡异!
云州失陷在九月初五,钦州被围在九月初七,相隔两日,绝非巧合!”
他快步走到案前,手指重重戳在铜旗上,“此旗便是铁证!
狼蛇同体,古今未有,不是结盟是什么?”
转向御座时,他的语气愈激昂,鬓角的白都在颤抖:“陛下,机不可失!
当趁二寇未完成合围,即刻兵十万——神枢营五万出雁门击北元,神机营五万下南疆破南越,分击其两翼,必能破其盟约!
否则待他们联军压境,大同、钦州失守事小,动摇国本事大,那便是国之大祸!”
“李尚书所言极是!”
成山侯王通立刻出列附和,腰间玉带因动作歪斜也顾不上扶,“臣愿领兵三千为先锋,直捣漠南!”
忻城伯赵武紧随其后,铁甲铿锵声震得殿中檀香都晃了晃:“狼旗铁证如山,岂能再等?请陛下下旨出兵,臣等愿立军令状,一月内必破敌盟!”
他指着铜旗高声道:“此等叛逆之旗,当悬于午门城楼,让天下人看看二寇的狼子野心,以儆效尤!”
殿中主战声浪瞬间高涨,武将们的附和声、铁甲碰撞声混着烛火的噼啪声,将檀香的沉静冲得七零八落,仿佛这枚铜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