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2章 宁拙毋巧此吾心也(2 / 5)

与瓦剌,臣查抄其账册,三年内私售盐引十二万,获利银八十万两,更用伪引套取边军粮草,此才是罢市的真因!

"

谢渊的目光如炬,扫过郑淮身后的官员,"

至于惊扰商户,玄夜卫所查皆有赃证——搜出的伪引模子、瓦剌马商的书信,难道也是惊扰?"

郑淮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指尖攥皱了奏疏边角,却仍强撑着反驳:"

即便有私盐,也应循例交三法司会审,玄夜卫掌缉捕,非掌盐务,谢渊私用玄夜卫,是越权!

"

"

《大吴宪纲?风宪篇》载:边地涉敌私盐,风宪官可会同玄夜卫查办,不必经三法司会稿。

"

谢渊立刻引律回应,声音掷地有声,"

臣身为巡抚,兼领风宪事,依规行事,何来越权?倒是郑大人,既非盐务官,却为私盐商辩护,不知是何缘由?"

这话如利剑出鞘,郑淮喉头滚动,一时语塞。

御座上的德佑帝指尖叩着龙椅扶手,目光在奏疏与账册间游移——他看清了谢渊册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也瞥见了郑淮身后官员躲闪的眼神,更知道那七家盐号与宗室的千丝万缕。

晨光爬过龙椅的"

海水江崖"

纹,将皇帝的犹豫映得分明:公道在谢渊这边,可盘根错节的势力,却让这公道举步维艰。

早朝未散,李德全已捧着太皇太后的懿旨匆匆入宫,明黄的卷轴在晨光中晃眼。

懿旨措辞委婉,却字字带锋:"

谢某整盐有功,然刚愎自用,恐失勋贵商贾之心,宜稍敛锋芒,以安人心。

"

德佑帝接过懿旨时,指尖触到卷轴的凉意,忽然想起太皇太后前日的话:"

晋商与宗室联姻者众,逼急了恐生乱。

"

退朝后,皇帝在暖阁召见谢渊,龙涎香的烟雾模糊了他的表情:"

太皇太后的意思,你也听到了。

"

他摩挲着懿旨上的朱印,"

京师不比边地,盘根错节,你查盐引可以,但别把所有勋贵都逼到对立面。

"

谢渊躬身道:"

陛下,勋贵若奉公守法,何惧查核?若与盐商勾结,便是国法不容。

"

他从袖中取出范家盐号与代王府的密信抄本,"

代王旧部通过晋商转移赃银,每笔交易都有宗室子弟参与,这才是他们怕臣查下去的原因。

"

德佑帝看着密信上的红手印,突然沉默——那上面有几个名字,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侄孙。

德佑帝最终将郑淮的弹劾奏疏"

留中不"

,既不批准也不驳回,却让李德全传口谕:"

谢渊暂留京师,协理户部盐课,大同巡抚一职由副手暂代。

"

这道谕旨看似提拔,实则是将谢渊调离边地,脱离他熟悉的战场。

郑淮在吏部值房收到消息时,正与晋商代表密谈,闻言冷笑:"

调他回户部?正好让他看看谁才是京里的主事人。

"

晋商代表忙递上银票:"

尚书大人放心,镇刑司那边已备好谢渊私吞盐税的账册,只等他入套。

"

窗外的槐树叶沙沙作响,像在为这场罗网计数。

大同卫的快马在永定门急停,骑士翻身滚落,怀里紧抱的木匣撞在青石板上,出沉闷的声响。

匣内是三万边军联名的保书,每页纸上都按满红手印,有的是指印,有的是掌印,最末页盖着大同卫指挥使萧枫的官印,墨迹旁写着:"

谢大人若蒙冤,我等愿卸甲入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