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大吴太仆寺志》载:"
官马槽,必刻獬豸纹,以辨真伪。
凡太仆寺制器,皆有年款,凿痕可验。
"
德佑十六年冬,代王府马厩的霉味中,一口空马槽的獬豸纹旁,新凿的痕迹里嵌着暗红朱砂——那是泰和号票号的防伪印记,正与周龙案的账册形成致命闭环。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谢渊的靴底碾过马厩的干草,霉味中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硫黄气——与王林私矿的矿砂气味如出一辙。
林缚举着的火把在风中摇曳,光晕里的七只马槽有三只空着,最西头那只的槽沿沾着新鲜的马粪,却在角落露出半寸新木茬。
"
大人请看。
"
林缚的指尖在槽沿轻轻刮过,木屑簌簌落下,显露出底下的獬豸纹,纹尾的"
太仆寺制"
四字被利器凿去了大半。
谢渊的指腹抚过凿痕,边缘的木纤维还带着湿润——这痕迹最多刻了三日,绝非旧槽自然磨损。
马厩深处传来草料翻动的声响,谢渊突然吹灭火把,黑暗中,有人影在空槽后一闪而过。
"
谁在那里?"
谢渊低喝,玄夜卫的佩刀半出鞘,对方却没了动静,只有马槽被撞得"
哐当"
作响,像是受惊的马匹踢到了槽壁。
火把重新亮起时,谢渊已看清马槽内侧的烙印——"
德佑十三年造"
。
他想起《太仆寺器用录》记载,当年造的马槽因木料短缺,改用了涿州产的硬杂木,这种木材遇盐会泛出青黑色。
林缚会意,从怀中掏出一小包盐粒撒在槽底,果然显出大片青痕。
"
这是太仆寺的官造槽,"
谢渊的声音压得极低,"
却出现在代王府的马厩。
"
他指节叩着被凿去的"
太仆寺制"
,"
有人想抹去它的来历。
"
林缚突然现槽底的排水孔直径比寻常马槽大出半寸,用手指探入,摸到孔壁粘着的丝绸碎片——那是晋商票号常用的桑蚕丝,上面还沾着一点暗红粉末。
马厩外传来代王侍卫的脚步声,谢渊迅将丝绸碎片藏入袖中,林缚则往空槽里撒了把草料,故意踢翻旁边的水桶,水流漫过槽底时,青黑色的盐痕与暗红粉末晕成一片,像幅狰狞的地图。
谢渊借着水声的掩护,用佩刀刀尖挑起槽底的草料,暗红粉末在刀光下泛出金属光泽。
"
是泰和号的朱砂。
"
他的指尖捻起一点粉末,与萧显掌心的样本比对,颗粒形状完全一致。
林缚突然想起周龙案的账册,其中"
马槽维修费"
一项每月都有"
三十两"
的记录,当时以为是寻常开销,此刻才明白是用来掩盖朱砂痕迹的费用。
"
他们用这槽子藏票号。
"
谢渊的目光扫过排水孔,直径恰好能塞进折叠的银票。
他让林缚往孔里灌水,水流冲出的不仅有朱砂粉末,还有半张撕碎的票号存根,上面的"
泰和"
二字虽残缺,防伪朱砂的鹰纹却清晰可辨。
马厩的木门被推开条缝,谢渊瞥见侍卫的靴底沾着与槽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