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杜绝私制朱砂的可能。
兵部尚书等涉案官员的家产被抄没后,一半充作边军军饷,一半用于抚恤萧显等冤死者的家属。
林缚将萧显掌心的朱砂样本封入琉璃瓶,摆在都察院的证物架上,旁边写着:"
细微之处,藏着真相,亦藏着人心。
"
玄夜卫在内部展开整肃,要求所有在外查案的人员必须每日传回密报,随身携带"
验毒银片"
。
萧显的上司因失察被降职,他在谢罪书中写道:"
若早察觉百户的异常,若早核查泰和号的账目,"
字里行间满是悔恨,"
或许能避免这场悲剧。
"
谢渊亲自给玄夜卫讲课时,总会用萧显案举例:"
破案不仅要靠证据,更要靠对细节的敏感。
"
他指着案上的朱砂样本,"
这一点红,既是凶手的破绽,也是死者的呐喊。
"
林缚在萧显的墓前放上了一枚新铸的玄夜卫令牌,墓碑上刻着"
忠勇"
二字,旁边的小字记录着他现的所有线索——那些用生命换来的真相,终将被铭记。
泰和号的旧址被改建成"
警示教育馆"
,进门处的展柜里,并排摆放着萧显的验尸记录、泰和号的朱砂样本和代王的供词。
前来参观的官员都会被要求触摸一块刻着飞鹰纹的朱砂石,石上的铭文是谢渊亲笔所书:"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莫存私,存私必露痕。
"
馆内的讲解员是萧显的儿子,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他总能准确说出每处证据的来历,眼神里的坚定让人想起他的父亲。
"
我爹说,"
少年指着朱砂样本,"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
暖阁里的青砖后来被撬起,送往史馆保存,上面的指痕和朱砂印记永远定格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就像谢渊常说的:"
案可以破,人可以罚,但这些痕迹,"
他的目光望向远方,"
是留给后人的镜子。
"
卷尾
《大吴刑案汇编》载:"
萧显案,以朱砂为破,牵涉代王、镇刑司、晋商等多方势力,终以物证闭环定谳。
"
此案后,大吴始设"
朱砂监"
,专司票号防伪与毒物检验,世称"
以红砂破黑幕"
。
夫细节者,破案之基也,正如谢渊在《刑验要略》中所言:"
罪迹藏于微末,唯静心细察者能识,此非智巧,乃心正也。
"
宣化的雪年复一年覆盖大地,却盖不住青砖上的指痕,就像公道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