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6 / 7)

"

终于回到了它该在的地方。

"

边民们捧着新印的盐引,自前来祭拜,冢前的獬豸像,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庄严。

此后,每任太仆寺卿上任,都要在印信碑前宣誓,手抚獬豸角,背诵《印玺定式》。

谢渊的批注"

官印失则国法失"

,成为印信官制的核心训诫。

十二、印信庭审?民心所向

王富康等人的庭审,吸引了无数边民围观。

当密信的"

盐引换马"

条款被宣读,人群中响起愤怒的吼声:"

杀了这些通敌贼!

"

谢渊望着人群,忽然明白,官印舞弊的真正受害者,是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

他的勘合符亮起,照在每个愤怒的脸上,那是国法的光芒。

边民代表呈上血书,按满红指印:"

请陛下严惩官商,"

他的声音颤抖,"

还我们干净的官印!

"

德佑帝接过血书,望着谢渊:"

谢爱卿,"

他的声音坚定,"

你替朕,"

顿了顿,"

替大吴的百姓,"

望向王富康,"

好好审这案。

"

庭审结束后,谢渊将假印碎块分给边民:"

留着,"

他的声音温和,"

看见这些碎印,"

顿了顿,"

就想起国法的威严。

"

百姓们捧着碎印,仿佛捧着失而复得的民心,獬豸的角,终于在他们心中重新完整。

根据印信案,大吴推行官制改革:"

风宪官直属皇帝,三法司印信互验,"

谢渊望着新官制,"

蓝铜矿粉,"

顿了顿,"

永远封存在《禁物志》里。

"

新的印信流程,让官印舞弊再无漏洞,边军的战马,终于能在干净的官印下,驰骋疆场。

《大吴印玺考》详细记载了此案,太仆寺假印、蓝铜矿粉、三叠盐引,都成为官制腐败的警示符号。

谢渊的勘合符,也被载入史册,成为风宪官查案的象征。

风穿过廊柱,带着印信碑的回声,仿佛在诉说:官印如镜,可照官心;官心若明,国法自彰。

在江南盐运司,玄夜卫截获新的密信,用蓝铜矿粉写着"

三叠盐引重开"

谢渊的勘合符扫过,显形出三个新的花押——三法司新的内鬼。

"

看来,"

他冷笑,"

掌印虎换了人,"

顿了顿,"

但獬豸角,"

握紧勘合符,"

永远等着触邪。

"

谢渊带着新的勘合符南下,印信碑的影子在身后拉长,像极了一个永不弯曲的脊梁。

他知道,官印舞弊的暗战,永远不会停止,但只要有国法在,有民心在,就永远有破局的希望。

谢渊的印信查案故事,在民间流传成传奇,孩子们唱着:"

獬豸角,闪闪亮,查官印,破奸党,蓝铜矿粉无处藏。

"

这些歌谣,成为官印最好的守护,让所有妄图舞弊者,听见歌声就心惊胆战。

片尾

谢渊再访大同马政司,印信碑前的獬豸像焕然一新。

阳光照在太仆寺印上,印泥细腻如血,再也没有蓝铜矿粉的刺芒。

"

大人,"

林缚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