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铁犀,犀眼渗磁粉泪。
孩童玩"
抓飞鹰"
游戏,用磁石吸铁屑模拟谢公查案,童谣唱:"
飞鹰爪,磁粉脚,谢公一锤奸难逃。
"
涿州矿遗址莲花池,月圆时水底现飞鹰纹磁光,老人们说那是河工冤魂诉冤。
池边《磁粉铭》碑刻于谢渊手迹:"
磁能吸铁,亦能鉴心;官清则磁明,官贪则磁暗。
"
碑中磁粉经百年风雨不褪,遇贪官近则变暗,遇清官近则亮,成为民心的活镜子。
德佑帝晚年常临黄河铁犀,抚摸犀角磁石。
他取出谢渊呈送的磁粉密档,每一页都记着民心与官心的较量。
"
奶哥啊,"
他对河水叹道,"
你可知磁石最是公平,贪铁必吸,清者自明。
"
河风吹过,铁犀磁角与验粮锤复制品产生共振,声如呜咽。
今日大吴风宪官仍以磁粉为戒,都察院大堂悬挂的验粮锤,锤头磁粉虽褪,却永远指向北方——那是河套方向,也是民心所在。
《风宪官箴》条即:"
以磁为镜,照己之心。
"
后人考古现,当年边镇土壤中的异常信号,源自涿州矿赤铁磁粉。
博物馆陈列的飞鹰纹烙铁,爪痕内嵌着百年未散的磁粉,说明牌旁注释:"
此磁能吸铁,犹民能鉴官。
"
后世查案典籍将"
谢公磁粉法"
列为篇,附《磁粉查案三十三则》。
卷尾
太史公曰:观河套之变,知奸佞常假亲情行奸,王林借奶娘恩,窃厂卫权,以粮换铁,致边镇危,非独其奸,实官制隙也。
谢渊以磁粉为刃,循迹追凶,于沙中见铁,于印中辨奸,非独智,乃民心助也。
今观其法,磁吸铁犹民鉴官,铁去磁明,腐尽心安。
后之为官者,当以磁石为镜,照己心,方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