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逝几时休(2 / 4)

/p>

的一声,似有重物坠地。

谢渊猛地推开窗,只见一封匿名信躺在院中青苔上,字迹潦草歪斜:"

河工世袭百年,岂容书生坏了规矩!

"

信纸边缘还沾着新鲜的泥浆,显然是刚从暗处投掷而来。

他捡起信笺,指尖微微寒,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暗处窥视的阴冷目光。

三日后,工部驳回奏折的公文送达。

尚书周崇礼的批语刺目:"

河务向凭经验,设学耗时耗银,实乃画蛇添足。

"

谢渊冷笑一声,翻开密报——原来河道总督陈宏业的侄子,正靠"

河工世家"

荫庇,在徐州任漕运同知,却连水位标尺都读不懂,闹出将枯水期误判为汛期的笑话。

深夜,谢渊独自踱步至文庙。

月光透过古柏枝叶,在孔子像上投下斑驳阴影。

他轻抚石碑上"

有教无类"

四字,指尖触到凹陷的刻痕,喃喃道:"

河患当前,竟容不得一方治学之地?"

忽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几匹快马掠过街巷,马背上的人腰间隐约露出镇刑司的玄色腰牌,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黑影,心中已然明了:一场腥风血雨,怕是在所难免。

文华殿内,龙涎香混着炭火气息氤氲。

谢渊怀抱厚重的《河工学堂奏疏》,蟒袍上的獬豸补子在烛光下微微亮。

他跪地叩,声音响彻大殿:"

陛下,河患频仍,皆因治河无专业之材。

河工学堂可培养精通测量、善筑堤防、熟稔漕运之人,此乃固本培元之策!

唯有如此,方能解百姓水患之苦,保我大吴漕运畅通!

"

河道总督陈宏业出列,象牙笏板在他颤抖的手中出细微的碰撞声:"

谢大人空谈误国!

河工技艺靠父子相传,学堂教出的书生,能懂抛石护岸的诀窍?能知何时该开闸泄洪?"

他说着,偷偷瞥向坐在帘后的镇刑司大太监王真,似在寻求支持。

王真尖着嗓子阴阳怪气:"

设学必征田亩、耗钱粮,莫不是想借机中饱私囊?谢大人这算盘,打得倒是精啊!

"

他甩了甩手中的拂尘,金丝穗子扫过立柱,出刺耳的声响。

"

中饱私囊?"

谢渊猛地抬头,眼中怒火如炬,脖颈青筋暴起,"

陈大人的侄子在徐州,将疏浚河道的石料倒卖牟利,致使漕船搁浅,这算不算中饱私囊?"

他展开一卷账簿,纸张边缘磨损严重,"

去年河工征调,虚报人丁两千,白银三万两去向不明,此事与河工世袭制度有无干系?"

殿内鸦雀无声,唯有烛芯爆裂的声响。

德佑帝摩挲着龙椅扶手,神色阴晴不定:"

谢卿所言,可有实证?"

"

臣已命玄夜卫彻查!

"

谢渊从袖中掏出一叠供词,纸张边缘带着干涸的血迹,"

这是被迫害河工的证词。

河工世家垄断技艺,欺上瞒下,不除世袭之弊,河患永无宁日!

"

他的声音在大殿回荡,惊起梁间宿鸟,扑棱棱的振翅声更添几分紧张。

最终,德佑帝下旨:"

河工学堂可试办,若三年无成效,即刻停办。

"

谢渊叩谢时,瞥见王真与陈宏业交换了个阴鸷的眼神,那眼神中藏着的算计,让他后背一阵凉,深知前路必定荆棘丛生。

学堂选址定在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