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1 / 6)

《吴史?帝王本纪补遗》郑重载录:德佑四年孟秋,永熙帝萧睿于南书房设座,亲向嫡子德佑帝萧桓面授为君六术。

此六术非凭空臆造,皆自九王夺嫡那腥风血雨的残酷纷争中反复锤炼、萃取精华而成。

永熙帝所言,字字如淬了毒的钢刀,锋利直白,毫无婉转虚饰。

话语间不涉仁义道德的表象文章,唯聚焦于驭使臣下的权谋手段,深挖控御权柄的核心法则,将帝王心术最真实、最冷酷的本质,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嫡子面前。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谕吾儿德佑帝书

吾儿德佑皇帝陛下亲启:

朕自逊位以来,虽退居幕后,然心系朝堂,念汝初承大统,诸多政务或需悉心体悟。

今将朕半生驭国之术,倾诚相授,望汝详加研习,深思熟虑,以稳坐江山,庇佑社稷。

朝堂制衡术:坐观党争,权衡御下

朝堂之上,金銮殿中,丹墀之地,群臣冠缨交相辉映,然暗处党争如暗流涌动,波谲云诡。

臣子结党营私,互施权谋,此乃朝堂恒有之态。

汝当深明驭臣之妙道,批复奏章之际,万不可草率行事。

昔日朕高居龙椅,冕旒之后,目光如炬,洞察秋毫。

台谏之密奏、内侍之传言,皆能尽收于耳,了然于心,早于心中绘制制衡之宏图。

往昔,有郎官私与吏部尚书李峰勾结,图谋不轨。

未几,盖有御印之密折,便已置于刑部侍郎苏羽之案头。

朕彼时或借掌灯宦者之手,佯装失手碰翻砚台,使墨渍洇开,尽显党人之名;或趁春日宴饮,令亲近之臣佯装醉酒失言,将机密泄露于苏羽一方。

此等证据,看似如断了线之风筝,随意飘落,实则暗牵金丝,终究稳稳落入敌手。

苏羽得折,目光瞬间锐利如鹰见兔,强捺怒火,急召幕僚闭门商议。

连夜奋笔疾书,起草弹劾奏章,将盐引案、河工款项之旧有弊端,皆与李峰紧密相连。

次日早朝,弹劾奏章如惊雷乍响,李峰一党顿时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然李峰亦暗中捏着苏羽之把柄,于御史之猛烈攻讦中,奋力反击。

两党纷争骤起,势同水火,惊得立于鹓鹭班列末尾之新科进士,手中牙笏亦不禁滑落于地。

朕彼时静听奏章如连珠炮响,便深知此戏当淋漓尽致演于满朝文武之前。

须知,在君前,无永恒之亲信,亦无永世之仇敌。

玉玺之上蟠螭纹,恰似权柄之秤,李峰之势若盛,则以苏羽制衡之;苏羽若坐大,便以礼部郎中赵逸分化之。

每一道弹劾,皆为秤盘上之砝码;每一次相互攻讦,皆是平衡朝局之契机。

善于操弄权柄者,制衡之术从不轻易明言。

于群臣觐见之时,褒贬并用,使各党相互监察,彼此掣肘。

甲党详查乙党之盐引诸事,乙党紧盯丙党之人际交往,丙党细搜甲党之过失错失。

各府第炭火盆中,匿名纸条频繁出现,党争之态,愈激烈。

如此这般,朝局便如朕亲手调配之汤药,寒热相济,党羽虽相互争斗,却共同编织起护卫龙椅之巨网。

皇权宛如大网,私利如漏于网眼之沙,而大权始终稳握于朕手。

望汝深知,坐观党争,无需亲自动手操刃,而令群臣相互攻讦;不偏袒任何一方势力,而使各方相互对峙。

某党之势若逾越制衡之标准,便借他党之力如汹涌山洪般冲之;某党根基若威胁朝局之稳定,则引别党之力量似巍峨巨石般镇之。

皇权非开山劈岭之巨斧,而是衡量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