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 / 3)

卷语

《吴史?职官志笺注》载:永兴十三年岁末,御史谢渊奉旨查验六部官印。

其依《考工记纂注》《矿冶通考补遗》《天工开物?金玉》等典籍,从合金配比、织物纤维、铸造痕迹等细微处入手,层层剖析。

当象征国家权力的官印器物,成为九王夺嫡的隐秘筹码,这场勘验不仅关乎个人罪责,更牵出朝堂势力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揭开大吴王朝权力更迭的惊涛骇浪。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永兴十三年腊月初二,彤云压城,细雪如盐粒般扑打在御史台朱漆廊柱上。

谢渊将秦王萧槿所持的兵部铜印置于青铜透光鉴前,镜面映出他紧抿的薄唇与微蹙的眉峰。

印钮螭龙纹历经岁月摩挲,却在烛光下泛着异样的幽蓝,那氧化层的色泽总让他想起三年前北境军器走私案中,涉案兵器表面的诡异锈迹。

“取《矿冶通考?禁军卷》,再备玛瑙研钵、陶制坩埚。”

他的声音裹着浓重鼻音,昨夜通宵查阅卷宗的疲惫尚未褪去。

用玛瑙研杵刮取印钮氧化层时,他的手腕悬在半空,每一次用力都精准控制在毫厘之间——稍有不慎,粉末样本便可能混入杂质。

当粉末在坩埚中遇热升腾起一缕青灰色烟雾,那股刺鼻的硫磺混着金属腥气,让他后颈的寒毛瞬间竖起:“特殊铁矿伴生砷,与太祖朝禁军印信材质吻合,但这砷铁比例”

他的指尖划过泛黄的典籍,“竟与三年前查封的敌营私矿冶炼记录分毫不差!”

打开印盒的刹那,陈腐的绸缎气息裹挟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松烟墨味。

谢渊戴着浸过炭灰的鹿皮手套,小心翼翼展开内衬锦缎。

放大镜下,经纬线交织的菱形纹路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他记忆的闸门:“与那年通敌密证的织法完全一致!

秦王表面承袭先祖军制,实则用敌营织物包裹印信,他是想借太祖威名,为私通外敌披上合法外衣!”

寒意顺着尾椎骨窜上脊背,他突然意识到,这枚沉甸甸的铜印,或许早已成为撬动大吴军事根基的支点。

未时,验功房内蒸腾着皂角水的苦涩气息。

谢渊将赵王萧桭呈递的户部账册边角浸入陶瓮,目光死死盯着水面泛起的细小泡沫。

竹筛过滤出的纤维样本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独特的斜纹结构,这让他想起去年查办的江南织造贪墨案——涉案账本用的,正是这种只有私产工坊才掌握的“七重交梭”

织法。

“掌管户部,却用敌营工坊的密纹绢记账”

他的指甲无意识地叩击桌案,出哒哒声响,“赵王这是要把国家财库变成自家钱庄!”

研磨银锭验色用的朱砂笔时,粉末中过量的辰砂在阳光下折射出妖异的红光,与成王专属墨料“丹霞赤”

的检测报告完全吻合。

而当放大镜下银锭底部的铸模划痕,与私铸钱币钱范上的磨损痕迹严丝合缝时,他猛地将砚台重重砸在案上,墨汁飞溅如血:“《铁坊规制考》记载,这种松脂蜡封只有私铸工坊才敢用!

敌营织物记账、王府墨料验色、私铸工艺制锭,赵王在户部的每一笔账,都是通敌叛国的铁证!”

申时,韩王萧柠的大理寺铜印在烛光下泛着古朴的青绿色。

谢渊握着游标卡尺的手微微抖,当测量到印身獬豸纹刀痕深度时,刻度盘上的数字让他喉头紧:“与三年前军器局兵器砂模的铸造参数完全一致!

掌管司法的印信,竟用军事铸造工艺?”

检测印匣锁扣铜绿时,显微镜下的铜矿伴生矿成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