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语
《吴史?食货志补遗》载:永熙十三年秋,成王萧栎广设义仓、遍传贤德,赵王萧桭则以苛政之辞相攻讦。
御史谢渊援引《尚宝司造纸考》《工部颜料谱》等典籍,从文书纸张的矿物填料、织物经纬的工艺特征、颜料成分的配比差异等细微之处入手,层层剖析这场舆论攻防战背后的物质博弈。
各方势力以战略物资为筹码,借书籍账册、证词文书为载体,在舆论战场上展开殊死较量,尽显九王夺嫡局势之波谲云诡与残酷无情。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前军驻营垒,后骑连穹崇。
须臾天子方,顾盼俄成空。
何以负明德,岁晏不扬雄。
永熙十三年秋,某日未时三刻。
御史台验功房内,铜盆里的炭火早已熄灭,寒意渗入骨髓。
谢渊将《成王贤德录》平摊在檀木案上,枯黄的麻纸边缘微微卷起,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某种隐秘。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纸面,粗糙的触感让眉头紧锁——这质感,与寻常官用文书用纸截然不同。
“取《尚宝司造纸考》卷五。”
谢渊的声音打破死寂,周立匆忙捧来典籍,书页翻动间扬起细微的尘埃。
当清水滴落在纸页边缘的刹那,谢渊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水渍晕开的轨迹。
随着水分渗透,纸张纤维间渐渐透出白色粉末,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泽。
“果然如此!”
他的瞳孔猛地收缩,“闽广走私纸坊为增强纸张韧性,特以海蛤壳粉末为填料。
这《贤德录》的纸浆成分,与三年前那桩通敌账册如出一辙!”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挑灯夜战比对文书的日子,此刻与眼前的证据重叠,让他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跳动。
借助特制的青铜放大镜,他仔细观察墨色,松烟墨中竟夹杂着细小的石绿颗粒。
“石绿何等珍贵,却用在此处”
他喃喃自语,立即命人进行光谱分析。
等待结果的每一刻都无比漫长,当检测显示与某亲王榷场密信墨料成分一致时,他握着报告的手微微抖:“如此兴师动众,背后必有不可告人的图谋!”
目光移至书页边缘的修补处,他取出银簪,小心翼翼地刮取黏合剂,放入陶制坩埚加热。
随着温度升高,庐山枯松脂特有的刺鼻气味弥漫开来,谢渊猛地拍案而起:“赵王铁坊伪造文书的惯用配方!
这《贤德录》,根本就是用走私纸张、敌营墨料炮制的舆论道具!”
他仿佛看到成王及其党羽在幕后精心策划,为了塑造贤德形象不择手段,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愤怒与使命感。
申时,谢渊踏入堆满成王捐出庄田账册的库房。
霉味与墨香混杂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作呕。
他随手翻开一本账册,夹页中糙米包装用的密纹绢引起了他的注意。
借着从窗棂缝隙透入的微弱光线,他仔细比对织物纹路。
“七经三纬织法,”
他对照《尚宝司织作则例》,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讶,“与赵王私产工坊的织法完全相同!
堂堂成王义仓,竟用政敌工坊的织物包装粮食,这其中必有蹊跷!”
再看粮册朱批的丹霞墨,经检测含过量明矾结晶,这正是成王私藏墨锭的特征。
他不禁冷笑:“成王与赵王,表面针锋相对,私下却在这账册上暗自较劲,将义仓当作争权夺利的工具!”
最关键的是仓廒封条。
他用火漆小心翼翼地加热封条,当硫化物刺鼻的气味传来时,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与某铁坊非法淬火工艺一致!
所谓义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