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1 / 3)

卷语

《大吴会典?贡赋志》卷十七《藩王贡物例》载:"

诸藩进献方物,必经三重验核:一呈藩府火漆印,二验卫所通关牒,三钤户部勘合章。

违者,贡物充公,掌事官杖责八十,藩王削俸半年。

"

永熙八年孟夏,紫禁城东华门的铜环在晨风中叩响,声如编钟余韵。

楚王萧权的贡车队碾过槐花铺就的御道,十二辆枣木大车的车辕皆缠着蜀锦流苏,丹砂染就的赤红色在晨露中泛着温润的珠光,与他藩府火漆印的色泽分毫不差——那火漆以峨眉山丹砂为主料,调入蜀地桑蚕胶,经七七四十九道工序熬制,是益州匠户秘传的"

赤霞漆"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慈宁宫前的丹墀上,汉白玉栏杆映着正午阳光,将楚王萧权的身影照得明灭不定。

他双手扣住贡箱铜环,金丝绣就的江渎神像在月白蜀锦上蜿蜒,衣袂翻卷处露出丹砂勾边的水波纹——那是用峨眉山麓三尺深的丹砂矿粉调和蜀漆绘制,经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才得如此鲜亮。

"

启禀太后,"

他的声音混着殿角铜炉的沉水香,指腹按在箱角火漆印上时暗中力,指甲缝里的丹砂粉渗进火漆裂纹,"

此乃益州匠人新制的江天霞锦,"

火漆边缘被压出细如丝的裂纹,却在他手掌移开时,因桑蚕胶的黏性重新贴合,"

颜料取自峨眉山千年丹砂矿,"

他笑着掀开半幅锦缎,露出屏风上江神踏浪的细节,"

匠人说,这色泽能保百年不褪。

"

为贡车的辕马忽然昂嘶鸣,蹄铁踢飞青砖缝隙里的槐花,露出车辕底部三指宽的暗格缝隙。

楚王坐在车中听得真切,掌心的火漆印模硌得掌心生疼——那是用益州特有的红胶木雕刻,模底阴刻着小篆"

权"

字,暗格里码着的九子钱庄账册,每本封皮都用蜀锦边角料包裹,接缝处的针脚与车辕流苏完全一致,这是他特意吩咐绣娘用"

锁麟纹"

缝制,取"

锁住麒麟"

之意,暗指钱庄银钱皆在掌控之中。

东华门护军统领吴守正的勘合文牒哗啦作响,"

吴统领验关辛苦了,"

他指尖划过火漆印,丹砂的温热透过指尖传来,"

藩府印用赤霞漆,卫所牒盖淮安关防,"

他忽然指向文牒底部的户部勘合章,"

连这朱砂印泥,"

嘴角勾起半道弧度,"

都是从益州专程运来的。

"

却在护军低头核对时,用袖口挡住对方视线,将袖中印模往暗格轻轻一推,木质暗格出极轻的"

咔嗒"

声——那是暗格落锁的声响。

谢渊蹲在贡车旁,手指在车轮与地面接触处反复刮擦,铁签与青砖相击出细碎的叮当声。

他注意到轮轴比寻常贡车粗出的三分,恰能容纳三层账册的厚度,车辕底部的木纹呈"

井"

字形拼接,这是川蜀匠人惯用的暗格工艺。

更可疑的是每道火漆印边缘的熔蜡滴痕:表层户部火漆的滴痕呈圆点状,而底层楚王私印的滴痕却是椭圆——这说明表层封印是在行进中匆忙补封,温度控制失当所致。

"

去查卫所通关牒,"

他将手指在掌心擦了擦,指头已沾上暗红的丹砂粉末,"

尤其是淮安关的签日期,"

又望向贡箱,"

再比对户部存档的赤霞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