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1 / 2)

卷语

《大吴会典?宗人府》载:"

凡宗室庄田造册,必具四至图、税银流水簿,尾页以火漆骑缝钤印。

验印之法,需三司会勘:观其色,察浓淡是否均一;辨其纹,审脉络有无错位;验其质,检成分是否合规。

若印色斑驳、纹路参差,该管郎中罚俸一秩,主簿降调三级;伪造文书者,斩立决,籍没其家。

其火漆配方,悉依工部定式熬炼,松烟墨、朱砂、蜂蜡配比须合《工律》规制,胆敢私掺他物者,即以欺君大罪论处,工匠弃市,主官连坐。

"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永熙六年深秋,江西按察司衙门的砖缝里渗出寒气,谢渊解开《江西宗室田册》蓝布封套时,指尖拂过封皮边缘细微的颗粒感。

这种不自然的凸起,分明是火漆经反复涂抹、刮削后留下的痕迹。

他将卷宗平摊在斑驳的楠木案上,烛火在"

万顷"

二字上摇晃,墨迹泛着诡异的青灰色——那是掺了靛蓝的徽墨特有的色泽,与《大吴工律》规定的官用墨色大相径庭。

谢渊的手掌覆上腰间的验印锥,青铜材质沁着寒意。

当锥尖轻叩火漆印面,剥落的蜡屑中混着暗绿色纤维,在烛光下折射出庐山云雾茶梗特有的螺旋纹理。

这个现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三年前魏王案的记忆如毒蛇噬心——同样的茶梗混入火漆,同样精心设计的防伪标记,而这次田册的火漆颜色,竟比正常印信浅了三分有余。

"

取《宗人府火漆规制》。

"

谢渊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当书吏捧来厚重典籍,他的指甲深深掐进"

江西都司"

条目下的"

火漆配方:松烟墨三两、朱砂二两、蜂蜡五两,严禁掺他物"

条文。

对照眼前的蜡屑样本,茶梗含量至少占总成分一成,这绝不是匠人疏忽,而是深谙火漆规制者的蓄意为之。

他忽然想起魏王案结案时,宗正卿那句"

不过是匠人失误"

的轻描淡写,此刻听来,恍如讽刺。

翻动书页时,谢渊敏锐地捕捉到"

万顷"

二字下方纸张的轻微隆起。

他屏住呼吸,将卷宗举至烛火间,光线穿透纸页的刹那,"

顷"

字右下角显出半枚指印。

指腹纹路清晰可辨,边缘干涸的暗红色痕迹,像极了前日从赣江打捞的税官尸体指甲缝里凝结的血痂。

那具尸体紧握的右拳里,至今还攥着与田册相同的竹纸纤维。

谢渊小心翼翼取出从尸身提取的指纹拓片,放大镜下,两个箕形纹严丝合缝。

更令人心惊的是,指印血迹中检测出的微量朱砂,竟与火漆成分完全一致。

他的后背渗出冷汗,指尖摩挲着案头空白文书——凶手故意留下这个看似确凿的证据,究竟是疏忽,还是更深的陷阱?

"

大人,襄王府长史求见。

"

书吏的通报如惊雷炸响,谢渊正将蜡屑样本收入锦盒的手骤然收紧。

案头弹劾奏章上"

宁王庄田赋税不实"

几字在烛火中明明灭灭,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门轴转动的吱呀声里,他垂眸敛去眼底锋芒,喉结微动——那是将满腔惊怒化作寒铁的征兆。

襄王府长史踏着月光迈入厅堂,笑容恰似春日暖阳,拜帖递出时,袖中不慎滑落的火漆印泥盒正滚至谢渊脚边。

青灰色的蜡质泛着幽光,与案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