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炉火熔尽千行泪券上无文血作章(1 / 2)

卷语

《大吴会典?宗人府》载:"

丹书铁券非有大功于国者不得赐,其免死次数、适用范围,需详载于玉牒。

若有私铸伪券者,全家没为官奴。

"

永熙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巳时二刻,金銮殿的鎏金蟠龙柱吞吐着寒气,阳光穿过螭吻垂落的冰棱,在青砖上切割出锋利的光斑。

宗人府官员佝偻的身影裹着阴影踉跄而入,檀木匣开启时迸的铁锈味混着火漆焦涩,像一记闷拳撞进谢渊鼻腔——那是腐坏的铁与灼烧的漆在岁月里酵的气息,和他在诏狱深处闻到的陈腐案卷如出一辙。

炉火熔尽千行泪,券上无文血作章

永熙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巳时二刻。

当"

魏王一党持有丹书铁券,当免死罪"

的声浪撞碎殿内寂静,谢渊后槽牙本能地紧。

他望着那片泛着青灰的铁券,喉结滚动时牵动着脖颈处的旧伤——那是某次夜查漕帮时被铁链勒出的淤痕。

铁券冷光掠过群臣骤变的脸色,让他想起那年在私铸坊,铸匠将假币塞进墙缝时,火把在瞳孔里跳动的慌乱倒影。

他缓步上前,靴底碾碎青砖上的冰碴,出细碎的呻吟。

掌心触到铁券的刹那,寒意顺着尺骨窜上脊椎,如同北疆矿洞坍塌那日,半截钢梁穿透掌心的刺骨。

"

此券铸于神武十五年?"

他的声音惊飞梁间栖鸦,指尖抚过铁券底部时,指甲在气泡边缘轻轻叩击,"

可这蜂窝状的浇铸缺陷,与魏王府军械库的断戈残甲,呼吸都带着同一种铁锈味。

"

记忆突然滚烫。

那年在兵器坊,他踹开铁门的瞬间,三百匠人如惊弓之鸟蜷缩在血污里,监工的皮鞭正抽在少年匠人背上,飞溅的血珠落进铁水时,出刺啦的嘶鸣。

此刻铁券上的气泡突然扭曲成狰狞的面孔,那些被铁链锁住、被迫将鲜血混入铁水的身影,正透过千年光阴与他对视。

萧栎的呼吸陡然粗重,谢渊余光瞥见他攥紧的拳头在袖中颤抖。

这几年在北疆巡视,他们见过太多枯瘦如柴的匠人,手指被模具夹得变形,却仍要在风雪里敲打铠甲。

所谓免死金牌的每一道纹路,此刻都化作匠人溃烂的伤口。

"

这不是免死金牌!

"

谢渊突然暴喝,声如洪钟震得蟠龙柱上的鎏金簌簌而落,"

是用匠人血在地狱里浇铸的墓碑!

"

死寂中,铁券突然脱手坠落。

青砖碰撞的脆响让谢渊太阳穴突突跳动,他想起苏州砖窑坍塌时,老周头被埋前那声绝望的闷哼。

阳光斜斜切过铁券背面,谢渊的瞳孔猛地收缩——本该镌刻玉牒编号的位置,却歪歪扭扭地刻着半阙似真似假的编号,字迹边缘毛糙,带着手工凿刻的歪斜,与他前日在宗人府档案室查阅的真券拓本上,工整的铸刻体截然不同。

他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那年在宗人府库房核对玉牒,指尖抚过真正丹书铁券时感受到的冰凉与平滑,此刻与眼前粗糙的刻痕形成刺痛的反差。

那些真券上清晰的皇家徽记、规整的篆文编号,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天家威严,而这伪造的铁券,不过是用匠人血泪拼凑的赝品。

铁券边缘参差不齐的毛边,恰似匠人被铁链磨破的手腕;那些刻意做旧的锈迹下,隐约透出的暗红斑点,像极了溅落在铁水之中的血珠。

萧栎拔剑的动作撕裂空气,剑鞘与铁券相击的火星溅上谢渊袖口时,他竟恍惚闻到那年油灯炸裂的焦糊味。

新烫的伤痕与旧疤重叠,仿佛时光在此刻折叠——那些熬夜查案被油灯灼伤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