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1 / 2)

卷语

《大吴会典?关津》载:"

凡囚车过城门,必验三证:一曰勘合符,由刑部与宗人府联署;二曰货物单,详列囚衣、刑具、粮草数目;三曰城门税,按《商税则例》征铜子二十文,违者城门校尉杖责五十。

"

永熙三年七月十三,汴梁城的朝阳斜照丽景门,谢渊的獬豸冠缨拂过城门匾额,见"

丽景门"

三字的金箔剥落处,露出底下"

匠人李五造"

的落款——那是神武年间老匠人留下的暗记,与洛阳桥的匠人款识如出一辙。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永熙三年七月十三,未时初刻。

囚车铁轮碾过丽景门的青石地,谢渊的绣春刀鞘轻叩城门校尉腰牌:"

《关津令》卷三第二款,城门税需验囚车刑具。

"

他的铁尺划过木笼车栏,在"

反"

字火印边缘现极细的孔雀蓝粉末——正是魏王府私窑特有的釉料,与黄河兵符、刺客密信的痕迹相同。

城东"

得月楼"

的二楼雅间,茶博士送来的碧螺春腾起细雾,茶盏下垫着的半张皱纸在热气中显出血字:"

萧桓与魏王府私通三载,证据藏于城郊白衣庵。

"

谢渊的手指抚过纸面,现墨痕里掺着极细的砖窑红土——这是匠人血书的特有标记,与老妇地契、税单印泥的成分别无二致。

城郊破庙的蛛网在风中轻颤,谢渊的手掌拨开佛龛尘埃,暗格里的黄绫账册赫然在目。

翻开第一页,"

永熙元年正月,萧桓府送魏王府弩机三十具"

的小楷字迹工整,落款处盖着半枚"

桓"

字印,印泥中闪烁的金粉颗粒,与邸报、船家密信的痕迹完全吻合。

他的手指划过"

匠人陈六刻范"

的备注,喉间突然紧——这正是七年前砖窑案中失踪的匠人。

未时三刻,玄夜司校尉的马蹄声惊破庵内寂静:"

大人!

囚车里的魏王突然口吐白沫!

"

谢渊赶回驿站,见萧烈的赭衣瘫在木笼中,嘴角残留的白沫在阳光里泛着孔雀蓝反光。

药碗底沉着的碎釉片让他瞳孔骤缩——那是魏王府官窑特有的纹章釉,与萧烈冠冕、车栏火印同出一窑。

"

灌的什么药?"

谢渊的银簪刺入残药,挑起时牵出细如丝的金丝——这是西域传来的"

牵机散"

,需用魏王府独有的孔雀蓝釉作引。

他冷笑一声,将药碗扣在案头:"

《囚律》卷五第一款,囚犯自尽未遂者,加戴三重铁枷。

"

目光扫过萧烈僵直的手指,见指甲缝里嵌着的砖窑红土,与账册中"

匠人血祭弩机"

的记载暗合。

戌时初刻,皇长子行辕的红灯笼在暮色中摇晃。

谢渊的断笏被门吏拦下,他将账册拍在石狮上,黄绫封面的獬豸纹与行辕匾额的"

忠孝"

二字形成刺眼对比:"

有密事面陈殿下,关乎大吴社稷。

"

门吏拾起账册的瞬间,他瞥见对方袖口绣着的特殊印记——与刺客、王明德的印记如出一辙。

行辕后堂的烛影里,萧桓的玉扳指划过账册页脚,突然停在"

永熙二年七月,匠人三十七名充军"

的记载上:"

谢御史这是何意?"

他的声音混着龙涎香,却掩不住眼底慌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