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语
《大吴会典?驿传》载:"
凡宗室囚车过驿站,驿丞需备清水洒道、暖汤濯足,然不得私通囚属,违者绞。
驿站马厩设三重火禁:初更锁枥,二更巡栏,三更验蹄,蹄铁有魏王府火印者,即刻报官。
"
永熙三年七月初八,郑州驿站的檐角铜铃在夜风中轻响,谢渊的獬豸冠缨沾着暮色,望着驿丞王顺递来的《过往官员登记簿》——"
魏王囚车"
的批注旁,盖着半枚模糊的印迹,正是七年前砖窑案中私铸的伪印。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永熙三年七月初八,戌时三刻。
郑州驿站的梆子声惊起宿鸟,谢渊的绣春刀鞘擦过廊柱,漆皮剥落处露出"
神武十年造"
的匠人款识。
他捏着《驿传例》卷四第六条,借着火折子微光朗声道:"
囚车过驿,驿丞需亲验囚粮。
"
待驿丞王顺捧盒退下,立刻转身走向马厩,靴底碾过的青砖缝里,竟有几点暗红——那是魏王府私窑砖特有的色泽。
马厩的木栅在月光下投出斜影,谢渊的铁尺突然顿在第三根廊柱:柱脚泥土新翻,露出半截西域汗血宝马的蹄铁。
他用铁尺挑开草料,半卷黄绢的獬豸纹火印赫然入目,与洛阳桥萧烈赭衣暗纹完全一致。
"
秋祭献马,万勿延误。
"
密札上的瘦金体笔锋锐利,正是萧烈亲书的"
烈"
字变体,落款日期"
永熙三年三月初九"
,恰是砖窑匠人大规模失踪的起始日。
谢渊将密札凑近油灯,见纸缝间嵌着三根金棕色马鬃——此马鬃仅魏王府私马场的西域汗血宝马独有,鬃毛根部的火印疤痕,与《魏王府马政录》中"
烙纹于颈"
的记载吻合。
更漏司校尉突然俯身,从马槽暗格搜出半锭黄金,底部"
魏"
字戳记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大人,驿丞账簿记着三月收黄金百两,修驿道,可这金锭分明是魏王府私铸。
"
他忽然想起七年前随父查案,曾在砖窑地道现同类金锭,底部同样刻着极小的断刀纹——那是魏王府私军的暗记。
手指抚过密札边缘,竟在纸背摸到浅刻的星图,与《匠人血债录》中记载的砖窑地道通风口方位完全一致。
子时初刻,驿站西厢房的烛影映出驿丞王顺的颤抖身影。
谢渊将密札拍在案头,见对方瞳孔骤缩:"
《职制律》卷八第一款,私通逆贼者,夷三族。
"
他抽出从马厩搜出的《魏王府密信底册》,三月初九那页的墨痕新鲜,"
你去年腊月还在替魏王收购匠人子女,以为本官不知?"
王顺突然跪地,袖口滑落露出的疤痕:"
大人,小人被逼无奈"
疤痕形状与那壮汉胸口的烙铁完全相同,"
魏王说秋祭献马后封我千户,还说"
话未毕,窗外突然传来弓弦轻响,一支弩箭擦着谢渊鬓角钉入房柱,箭尾羽毛染着魏王府特有的孔雀蓝。
谢渊借着火光细看箭杆,刻着极小的"
桓"
字——与洛阳桥得月楼信笺暗纹如出一辙。
他猛然想起,皇长子萧桓的马场正以孔雀蓝染马具,而"
秋祭献马"
的密语,恰与萧桓近日呈递的《北疆马政疏》时间重合。
断笏在掌心攥得白,父亲说:"
莫信宗室表面文章"
的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