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语
《吴会要?宗人府例》载:"
凡宗室涉罪,必集群臣于会审堂,陈五证于丹墀:一验户籍,二核田产,三查收支,四验信物,五质人证,着《宗人府会审规程》严禁包庇。
"
永熙三年孟冬,宗人府的青铜鼎炉燃着艾草与朱砂,襄王掌事的靴底刚踏上獬豸纹地砖,谢渊的证物匣已在丹墀投下阴影。
当李世民"
疾风劲草"
的御笔之箴照进宗人府,且看这一阙对质如何让钱范弩机化作剖骨利刃,使盐引账册成为定罪铁证,在金漆屏风与獬豸图腾的注视下,见证宗室贵胄与清流法吏的终极交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永熙三年十一月十四,申时初刻。
宗人府会审堂的三十六扇金漆屏风映着冷光,獬豸纹地砖上的血渍虽经百年擦拭,仍在阴影里泛着暗紫。
襄王掌事王富安的膝盖刚触地,袖中滑落的钱样便被谢渊拾起——钱背枯叶寒梅的叶脉走向,与第七集萧栎风筝的云锦纹路分毫不差。
"
第一证,砖窑钱范三百具。
"
谢渊揭开黄绫,范面枯叶寒梅在鼎炉火光中显出血手印,"
丙巳-o1至丙巳-3oo号,对应《匠人花名册》病故名单,范底凹痕乃匠人断指所刻。
"
他的指尖划过范面缺笔,"
每道缺痕深三分,恰合弩机牙距的铸模尺寸。
"
户部尚书萧睦之展开盐引账册,朱砂批注在烛光下暴起:"
第二证,襄王封地盐引,元兴十七年至今领千引,折钱七十二万贯,"
他的目光扫过王富安僵硬的肩膀,"
恰合砖窑私铸钱贯数,每引七钱分赃,暗合北斗七星方位。
"
"
第三证,弩箭残件七十二具。
"
萧栎的玉蝉佩撞在案头,弩翼北斗纹与钱背暗记严丝合缝,"
尾翼刻痕与钱范缺角一一对应,经工部验明,此弩射程三十丈,正是当年谢承宗大人血谏时,箭簇离弦的距离。
"
王富安的额头磕在地砖上,声音里带着颤抖:"
小的不知钱范之事,全是王府长史住口!
"
谢渊的手掌拍在獬豸纹桌案,震得青铜烛台摇晃,"
第四证,《襄王收支账》购云锦七十二匹,制风筝十二具——"
他甩开市舶司清单,"
每匹云锦可制六架风筝,每架风筝藏六具弩机零件,正合七十二具弩箭的配给。
"
宗人府丞忽然指着王富安的袖口:"
大人,他腕间刺着枯叶寒梅!
"
火把凑近时,刺青叶脉竟与砖窑地道图完全重合,"
按《吴会要》,非御赐而刺寒梅纹者,当处墨刑!
"
谢渊的目光转向屏风后,那里坐着噤声的襄王属官:"
第五证,盐引背面血书砖窑钱范,可铸弩机,"
他抽出《砖窑布防图》,"
地道七室储钱范、弩机、盐引,阵眼丙巳位砖窑,正是二十年前谢承宗大人血谏之处。
"
片尾:
戌时初刻,王富安的供状在火漆印下生效,萧栎忽然在《襄王收支账》末页现密语:"
七星连丙巳,钱炉今夜开"
——与第七集风筝绢帛的密蜡文字完全一致。
他的指尖划过"
购风筝竹骨七十二道"
的记载,终于冷笑:"
十二架风筝、七十二道竹骨、三百具钱范,他们用《鲁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