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1 / 2)

卷语

《吴会要?钱币考》载:"

钱文缺笔之制,始于春秋吴子阖闾十年。

时伍子胥治吴,铸吴越通宝,面文吴字去右肩三划,以示敬贤避讳。

至泰昌朝,圣躬亲定寒梅纹为钱背徽记,五瓣舒展如清吏风骨,非御赐者不得擅用,着《钱法疏》明载:寒梅正,则钱法正;钱法正,则国运正。

"

永熙三年孟冬,九皇子萧栎执春秋钱纹为引,于御花园设下谜局;青年刑部主事谢渊承父志而察秋毫,借缺笔钱文窥破贪腐玄机。

当千年钱法遭逢末世乱象,且看这一场初晤如何让三尺风筝线系住国运命脉,使半阙钱纹成为破局锁钥,在玉壶冰鉴与铜臭墨污的碰撞中,掀开大吴钱法崩颓的血色序幕。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永熙三年十一月初七,朔风初起。

御花园的朱砂桥畔,垂枝梅正吐着朱砂蕊,细雪沾在虬曲枝桠上,宛如未干的血渍。

九皇子萧栎身着月白缠枝梅纹锦袍,袖摆绣着十二道竹骨纹,正逆风奔跑,手中"

吴越飞鹞"

的十二道竹骨将丈二绢面送入云端,"

吴越通宝"

钱纹在铅灰色天幕下时隐时现,"

吴"

字右肩的缺笔如同旧年刀疤,在风中摇曳。

谢渊的皂靴刚踏上九曲桥,腰间玉具剑的丝绦突然一紧,抬眼便见少年皇子握着缠花线轴转身,墨玉簪子簪着鸦青鬓,眉梢微挑,唇角含笑却不达眼底:"

早闻谢大人博闻强识,能背《吴越会要》三万言,可识得这风筝上的钱纹出自何朝?"

谢渊驻足桥头,任由丝绦勒进掌心,指尖抚过绢面暗纹,暮色中的"

吴"

字缺笔在指腹下凹成浅沟:"

此钱铸于阖闾十年,时伍子胥为相,立法度、铸泉币,为避其名讳,面文去笔三划。

"

他的目光扫过萧栎腰间的羊脂玉蝉佩,蝉翼边缘竟刻着半朵寒梅纹,与钱纹缺角形成奇妙呼应,"

不过殿下可知,城南通宝号近日流出的减重钱,每贯较《吴越会要》所载轻三钱?铜六铅四的配比,分明是私铸者剜肉补疮。

"

萧栎的笑意微凝,线轴在掌心转过半圈,缠花丝线在指间绕出北斗形状:"

谢大人眼中唯有钱法么?回殿下,钱法即国法。

"

谢渊的声音混着松涛寒意,"

三钱之差,差的是匠人三斗救命米,是边军三石充肠粮,更是我大吴律法不可逾越的分寸。

"

他忽然抬眸望向风筝尾翼,银线绣着的北斗纹在云中明灭,"

就像这缺笔钱纹,避的不是先贤名讳,是居心叵测者的狼子野心。

"

戌时初刻,皇子书房的青铜灯树燃着九枝蟠螭灯,十二道光影映在萧栎案头。

少年皇子捏着新得的减重钱,借着火折子微光细察:钱缘九道横纹深可见骨,正是宗人府库银特有的验真标记;钱背寒梅纹本应五瓣舒展,第二瓣却蜷曲如枯叶,叶脉竟由七个细点连成斗状——正是襄王冕旒上的北斗纹。

"

启禀殿下,"

贴身宦官呈上黄绫密报,"

襄王上月进献的十二旒冕,每旒珠串恰为北斗排列。

"

萧栎的指尖骤然收紧,钱背枯叶梅与白日里谢渊腰间的完整寒梅纹在眼前交叠:泰昌帝亲赐的玉佩五瓣分明,如冰雪中绽放的清吏风骨;而这枚减重钱的伪纹,枯叶覆梅,恰似贪腐者披着清流外衣的丑态。

更漏声中,他将钱样按在舆图的萧氏官窑处,枯叶梅的蜷曲方向,精准指向丙巳位砖窑——那个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