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抚恤账》中"
病故"
匠人的月粮折银数——每一两银,都是一条被碾碎的性命。
戌时初刻,谢渊捧着条陈站在翰林院门前,暮色中的飞檐如寒梅枝干,勾勒出天际线的轮廓。
他忽然明白,父亲当年血谏时紧握的不是笏板,是这卷写满匠人血泪的条陈;李邦彦批注的"
必杀之"
,杀的不是条陈,是让贪腐无所遁形的律法之光。
走出院门时,谢渊听见太学传来朗朗书声,学子们正在诵读条陈中的"
粮船验舱法"
。
那些在条陈墨痕里沉睡二十年的文字,那些被血痕浸透的改良条款,终将在明日的金銮殿上,化作刺破贪腐夜幕的利刃,让青史上的壮士之名,不再是无人书写的天问,而是刻在砖窑石壁上的永恒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