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 / 2)

七"

,与分赃竹筹、铸造账完全吻合,"

他们用粮船运弩箭,用锦缎掩人耳目"

谢渊忽然想起《襄王密约》中的"

盐铁换粮"

条款,翻开《盐铁奏报》,襄王封地的盐引数目,恰好等于弩箭铸造量。

他的目光落在账册末页,那里贴着半张残页,正是三个月前城西砖窑焦尸手中的证据——匠人用最后的力气,将弩箭刻痕拓在残页边缘。

戌时初刻,越州港的灯塔亮起,谢渊站在甲板上,弩箭刻痕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忽然明白,这一场"

万里长征"

般的查案,从工部架阁库到越州商港,从骸骨墙到缉私船,每一步都踩着匠人的骨血。

而匿名信上的北斗阵,不是威胁,而是贪腐集团穷途末路的哀鸣。

亥时初刻,玄夜卫快马送来急报:"

襄王别苑增兵三千,萧氏官窑地道有运粮车出入!

"

谢渊握着弩箭,箭杆刻痕与掌心纹路重合,仿佛匠人借他的手,握住了迟到二十年的正义。

他忽然想起王昌龄的"

万里长征人未还"

,此刻却觉得,那些埋在砖窑的匠人,那些死在灭口路上的清流,都是从未归还的"

长征人"

,而他手中的弩箭刻痕,正是接他们回家的路引。

子时初刻,谢渊在缉私船案头铺开舆图,将弩箭、账册、匿名信摆成北斗状。

阵眼处的越州港,与萧氏官窑、襄王封地连成一线,而中央正是司宪院的位置。

他忽然冷笑——襄王以为闭合北斗阵就能灭口,却不知每支弩箭都是阵眼,每道刻痕都是破阵的利刃。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