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语
《大吴会典?朝会志》载:"
京官面圣,必持实证,不得空言构陷。
"
谢渊携三证以叩天阍,非为博直臣之名,实因民工血泪已凝作霜刃,官商罪证早成斩贪之资。
金銮殿上,带血工食单与银鱼牌同辉,越州清单共蟠龙印相映——且看这一曲《茅屋歌》的广厦愿,如何在帝王震怒中,化霜刃为破雾之剑,斩尽贪腐荆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永熙三年五月初二,酉时初刻。
金銮殿的青铜兽香炉飘着沉水香,谢渊的官靴踏过九尺丹墀,手中黄绫包袱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当他在御阶前展开包袱,民工的带血工食单、越州商船的兵器清单、太府寺私兵的银鱼牌依次铺陈,殿内气温骤降。
"
启禀陛下,"
谢渊的声音撞在蟠龙柱上,惊得檐角铜铃轻响,"
太府寺右曹王崇年,自元兴二十年至今,克扣皇城工地工食银七万两,致民工三千人冻饿致残。
"
他举起银鱼牌,牌背北斗纹在御灯下泛着幽蓝,"
此牌所刻,乃襄王私军摇光营标记,该营三千私兵,皆以民工口粮为饷,以萧氏官窑砖模铸箭。
"
永熙帝的手指在龙案上顿住,目光扫过工食单上的斑斑血印:"
这些饼子是民工掺着木屑、碎瓷下咽的口粮,"
谢渊展开兵器清单,越州锦缎包裹的弩箭部件寒光闪现,"
每石粮换弩机一具,七万两银可铸七千支穿云弩,弩箭编号对应《匠人花名册》中病故者,箭头淬毒正是粮库地道所藏的见血封喉。
"
金殿雷鸣,突然传来山呼海啸般的"
青天大老爷"
,声浪撞得丹墀石砖轻颤。
谢渊透过殿门望去,数千民工伏地叩,手中举着新刻的寒梅木牌,牌面"
谢"
字用砖窑红土写成,恰似二十年前泰昌帝血谏的朱砂。
"
陛下请看,"
谢渊呈上绢书密约,蟠龙印缺角处与珊瑚笔架暗格严丝合缝,"
越州商帮以粮换兵器,襄王以兵器换盐铁,私军布防图藏于萧氏官窑砖模——此等通敌之罪,按《吴律?谋逆篇》,当夷三族。
"
永熙帝猛地站起,冕旒撞得玉磬作响:"
玄夜卫何在?臣在!
"
指挥使抱拳出列,手中捧着萧氏官窑地道图,"
已查明萧氏官窑藏弩箭十万支,砖窑暗堡七十二座,地道直通襄王封地。
"
谢渊趁机呈上父亲遗留的青铜钥匙,钥匙孔寒梅纹与泰昌帝暗纹重合:"
此乃先皇泰昌帝预留密匙,可启萧氏官窑兵器库。
二十年前海塘案、元兴朝私铸案,皆与此密道相关。
"
片尾
戌时初刻,谢渊步出午门,暮色中的民工们围拢上来。
老瓦作陈大柱捧着新蒸的粟米饼,饼香混着砖灰气息:"
谢大人,这是俺们用新粮蒸的饼,您尝尝。
"
谢渊接过饼子,掌心的温热与前几日的木屑饼形成刺痛对比。
饼底浅刻着寒梅纹,正是民工们连夜用砖刀刻就的感恩印记。
他忽然想起父亲在天牢写的《民工论》竹简,此刻正在金銮殿龙案上,与自己的证据清单并列。
"
大人,玄夜卫已拿下王崇年!
"
书童福生的通报带着喜色,"
从他密室搜出《摇光营花名册》,每个名字旁都画着北斗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