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拆除了神树的枝干,将能量直接导入农田,作物迅速成熟,但土地却渐渐变成了沙漠,最终能量漩涡席卷了一切。影像的最后,一位楼兰星长老将一块刻着星图的木简交给一个年轻人,示意他前往地球。
“这就是楼兰星的警示。”王玲抚摸着圆盘上的纹路,“过度追求产量,忽视自然规律,最终只会走向毁灭。三星堆的先民把‘敬畏自然’刻进了青铜器,楼兰星人把‘前车之鉴’写进了木简,这些都是文明传承中最珍贵的智慧。”
从楼兰古城返回三星堆后,王玲对赤晶稻的种植方案进行了调整。她带领团队在种植舱中加入了模拟神树“节流阀”的装置,严格控制能量输入,同时引入地球的稻鸭共生模式,让赤晶稻与本土微生物形成生态循环。“农耕不是追求极致的产量,而是追求可持续的平衡,”她在联盟会议上说道,“楼兰星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文明的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她的理念得到了联盟各文明的认同。冰晶族主动调整了寒晶麦的种植密度,放弃了短期高产的目标;云栖族则将地球的雨水收集技术与自身的能量调控技术结合,构建了循环农业系统。“星际农耕学院”的课程中,新增了“楼兰星案例分析”模块,王玲亲自授课,用楼兰星的毁灭与三星堆的存续对比,讲述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三个月后,赤晶稻成熟了。银色的稻穗在种植舱中低垂,颗粒饱满。周明检测后发现,赤晶稻的产量是地球普通水稻的三倍,而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最重要的是,种植过程中没有对周围生态造成任何影响。“我们成功了!”周明举起检测报告,“这是地球文明与星盟技术融合的第一个成果!”
消息传到影族母星时,影族代表发来一段影像:“星墨麦”已经成熟,黑色的麦穗在星光下泛着光泽,影族人围着麦田跳舞,黑色的体表泛起喜庆的红光。他们还培育出了新的作物品种——用星墨麦与赤晶稻杂交的“星纹麦”,既能在暗黑环境生长,又能适应温和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