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4星河农书的新注脚(1 / 7)

    “星际农耕学院”奠基仪式的全息请柬传遍银河系的那天,王玲正在修复祖父遗留的青铜犁模型。这尊巴掌大的模型犁铧处刻着细密的星纹,与刚从“玄冥号”残骸中拆解的地外探测器部件纹路隐隐呼应。黑龙抱着一摞古籍复印件走进实验室,金属指尖划过《农政全书》的“水利篇”:“地外母星的农业代表团后天抵达,他们想亲眼看看‘粪丹’菌剂的古法配比过程。”

    王玲放下手中的修复工具,指尖在青铜犁的星纹上轻轻摩挲:“正好,让他们见识下徐光启笔下的‘土脉之法’。周明那边的菌剂实验怎么样了?”

    “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了。”黑龙调出全息屏幕,上面显示着微生物群落的活性曲线,“加入《天工开物》记载的‘草木灰活化法’后,菌剂在高盐碱土壤中的存活率提升了47%。地外母星的土壤样本分析报告刚传过来,正好匹配这个配方。”

    说话间,实验室的通讯器突然亮起,林晓雨的全息影像带着兴奋的语气跳出:“王姐,考古队在良渚古城遗址的水利系统下,发现了一组陶瓷管道,内壁有类似‘星稻’根系的结晶纹路!初步检测是新石器时代的‘土壤改良装置’。”

    两人立刻赶往考古现场。挖掘坑内,数十节青灰色陶瓷管道蜿蜒排布,内壁的结晶在灯光下泛着珍珠光泽。林晓雨用探针轻轻触碰结晶:“碳十四检测显示有五千年历史,结晶成分和火星农业舱里‘星稻’根系分泌的改良物质高度相似。”

    王玲蹲下身,将青铜犁模型贴近管道纹路,两者瞬间产生微弱的共振。“这不是巧合。”她眼神发亮,“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就通过某种方式掌握了土壤微生物调控技术,这些管道可能是最早的‘菌剂输送系统’。”

    黑龙立刻启动共振器扫描,屏幕上浮现出管道纹路与《氾胜之书》“溲种法”编码的重叠图谱:“古人用草木灰、兽骨粉混合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