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穿透雾星外围的淡蓝色云层时,风澈正趴在培育舱前,给刚萌发的雾星荧光麦幼苗画速写。幼苗的根须在透明的营养土里舒展,带着星露草基因特有的银色细纹,叶片却比在水晶星时更娇嫩——这是周明结合雾星湿润环境改良的新品种,特意保留了对雾气的吸收能力。
“还有十分钟抵达雾星着陆点。”慕容冷越的声音从控制台传来,屏幕上的星球三维图正缓缓旋转:雾星表面70%被常年不消散的温和雾气覆盖,陆地多为平缓的丘陵,土壤富含腐殖质,白天雾气会随阳光变透明,夜间则凝结成淡蓝色的露水滴落,“探测器显示,雾气pH值6.2,轻微酸性,对普通作物叶片有轻微灼伤风险,但我们改良的雾星荧光麦和雾星星芒果应该能适应。”
王玲正调试新研发的“雾露收集器”,这是个巴掌大的圆盘装置,表面布满细密的绒毛,能像星露草的气根一样吸附雾气,转化成可直接灌溉的清水。“风澈,等会儿着陆后,你帮我测试这个收集器的效率好不好?”她把收集器递过去,外壳上印着小小的枫藤纹——是林晓之前寄来的设计,“每小时记录一次收集到的水量,记在你的画册上。”
风澈立刻接过收集器,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小背包里,生怕碰坏上面的绒毛。他翻到画册的新页面,写下“雾星任务记录”,还特意画了个迷你收集器的图案,旁边标注“收集雾气变清水”。
飞船穿过最后一层薄雾,着陆点的景象逐渐清晰:平缓的绿色丘陵被淡蓝色雾气笼罩,低矮的灌木丛上挂满晶莹的露水滴,远处的溪流泛着细碎的银光,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木清香。风澈趴在舷窗边,眼睛瞪得圆圆的:“雾是蓝色的!像水晶星的光一样!”
慕容冷越打开外部环境检测面板,各项数据跳成绿色:“雾气酸性在安全范围,土壤湿度85%,适合种植。我们先搭建带防雾涂层的种植棚,避免夜间露水直接滴在幼苗叶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