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越亮,氧化性物质不断释放到空气中和土壤里。检测仪上显示,硫化氢浓度在半小时内就从1.0%降到了0.4%,吸金属菌的活性也逐渐恢复,微生物重新变得活跃起来。
就在大家以为危机即将缓解时,生态站的种子库警报突然响了起来。慕容冷越拿着地质扫描仪跑过来,脸色凝重:“热液喷口正在向种子库方向移动!预计4小时内会抵达种子库,种子库的地基是普通的耐高温混凝土,无法承受180℃的热液和高浓度的重金属,一旦被击中,储存的焰麦种子会全部报废!”
种子库是火山星生态站的核心,里面储存着今年收获的200公斤焰麦种子,还有从沼泽星、沙丘星带来的各种植物样本,一旦被毁,不仅火山星的焰麦种植会功亏一篑,后续的星际植物研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必须在喷口移动的轨迹上构建一道‘拦截墙’!”赵研究员当机立断,“用火山岩、耐高温金属板和植物共生系统构建一道三层防护墙:第一层用裂石藤的藤蔓和火山岩搭建框架,阻挡热液的冲击;第二层铺设炽光藻藻床,分解硫化氢;第三层埋入处理好的矿苔叶片,吸附重金属!”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慕容冷越带领助手们搬运厚重的火山岩和耐高温金属板,在喷口移动的轨迹上搭建起一道1.5米高的框架;周明和王玲则在框架内侧铺设炽光藻藻床,连接营养液输送管,确保炽光藻能持续释放氧化性物质;风澈和赵研究员则在框架外侧埋入大量处理好的矿苔叶片,形成一道宽2米的吸附带。
在搭建拦截墙的过程中,风澈发现裂石藤的藤蔓在热液的刺激下,生长速度变得异常快,几乎每小时都能长出10厘米,他们不得不频繁地修剪藤蔓,确保框架的结构稳定。同时,吸金属菌和矿苔的共生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以每小时15%的速度下降,硫化氢浓度也稳定在0.2%以下。
3小时后,拦截墙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