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3星际智慧图谱:星河永流续(1 / 7)

    地外使团的飞船在地球同步轨道稳定停泊的那一刻,“星际智慧图谱”的环形屏幕突然绽放出七彩光带。来自“星盟智慧库”的晶体编码与良渚玉琮、三星堆神树的纹饰在屏幕中央剧烈共振,自动生成了一份“文明对话清单”——第一条赫然是:共同解读“宇宙农耕密码”。

    王玲盯着清单上的条目,指尖划过《齐民要术》与地外农业数据的关联线:“他们想知道,我们如何用千年古籍解决星际种植难题。”她转头看向黑龙,“准备一下,带他们去火星农业舱——那里有最鲜活的答案。”

    两人登上接驳飞船时,地外使团的代表已在舱内等候。这位名为“荧惑”的地外智慧通体泛着淡绿光芒,看到王玲终端里的青铜神树影像,立刻通过思维传递信号:“三千年前,我们的探测器曾掠过地球,将星际农业基础数据刻在了你们的青铜器上。没想到你们用农耕实践破译了它。”

    黑龙调出共振器里的纹饰编码:“准确说,是古籍帮我们找到了钥匙。《氾胜之书》的‘溲种法’,本质上与你们的微生物共生技术异曲同工。”飞船穿越大气层时,他指向舷窗外的蓝色星球,“你们留下的密码,在这片土地上生长成了文明的果实。”

    抵达火星农业舱时,周明和艾拉正忙着展示新培育的“星稻”。这种结合了地球稻种与地外基因的作物,稻穗饱满得几乎压弯稻秆,叶片上的绒毛能自动吸附火星空气中的微量水分。“荧惑”伸出纤细的触须触碰稻叶,思维信号里满是惊叹:“你们将传统轮作与基因编辑结合,解决了我们困扰百年的星际作物缺水问题。”

    艾拉递过一份种植日志,上面清晰记录着从《农桑辑要》“春耕夏耘”原理到现代温控系统的调试过程:“古人说‘庄稼得顺着天时’,我们只是用算法算出了‘天时’的精确参数。”她指向舱壁上的全息投影,《王祯农书》的“区田法”图示与地外农业的立体种植模型完美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