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晚风吹过,稻浪翻滚,与“盐碱星”的稻浪、“嘉禾星”的稻浪在脑海中重叠。风澈的笑声仿佛在耳边响起:“娘,你种出星星稻子啦!”慕容冷越的身影在夕阳中浮现,温和地看着她,祖父的铜片在口袋里温热如初。
“课程的第一节课,就讲‘传承’。”王玲的嘴角扬起微笑,“从河姆渡的稻谷到三星堆的青铜,从古籍的文字到星际的编码,告诉所有学员,文明的力量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带着亲人的期望,与整个宇宙并肩前行。”
当晚,王玲在“星河农书”的扉页写下新的题记:
“三千年青铜鸣响,百万年星河流淌。文明的火种,在古籍中沉睡,在科技中苏醒,在互助中燎原。我们是农耕者,也是传承者;是地球的儿女,也是宇宙的家人。当三星堆的神树再次焕发光芒,当‘星墨麦’在暗黑中发芽,我们终于懂得:最强大的智慧,是敬畏自然的初心;最永恒的传承,是跨越时空的守望。”
写完,她关掉终端,走到窗边。月光洒在青铜碎片的拓本上,纹饰与星空相映,风澈的小铜片、祖父的青铜犁模型、慕容冷越的手稿在桌上排列,像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远处的“太白”天文台传来信号,“玄冥二号”飞船正在返航,带回了“星墨麦”的幼苗样本。王玲知道,新的征程又要开始了——“失落文明带”还有无数生命在等待,“星河农书”还有无数篇章要续写,三星堆的密码还有更多未知要探索。
但她不再孤单。古人的智慧在古籍中低语,亲人的身影在星光中陪伴,地外的伙伴在星河中同行。这跨越时空的力量,会像三星堆的神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宇宙的土壤里,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夜色渐深,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星际智慧图谱”的光带在屏幕上流转,连接着地球与宇宙,过去与未来。王玲拿起风澈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