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点头,目光深沉:“你去吧,兵部诸臣,朕已交代清楚。若有人阻挠,朕唯你是问。”
顾正臣起身,拱手告退,心中却明白,今日一役,已彻底将蓝玉推至对立面。他走出兵部大堂,迎面便见方孝孺等候。
“顾兄,陛下果然对你极为信任。”方孝孺低声说道,“但蓝玉不会善罢甘休,你必须早做准备。”
顾正臣点头:“我明白。蓝玉虽有军权,但陛下已将火器司交予我手,若他妄动,便是违抗圣旨。眼下,我最要紧的是整顿火器司,将火器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方孝孺郑重道:“顾兄,我已为你引荐几位士子,皆是忠义之士,愿助你改革军制。若你能将他们纳入麾下,必能在朝中形成一股力量。”
顾正臣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我需要他们。”
方孝孺随即引荐了几位士子,皆是年轻有为之人,或精通兵法,或擅长器械,皆愿追随顾正臣,助其改革军制。顾正臣与他们一一交谈,心中已有大致安排。
数日后,顾正臣正式接管火器司,开始着手整顿。他亲自挑选工匠,重新分配任务,将火器研制分为多个部分,严格保密。同时,他开始训练火器兵种,亲自教授战术,确保火器能真正发挥威力。
然而,朝中局势却愈发紧张。蓝玉虽未明面反对,但暗中却在串联军中将领,意图削弱顾正臣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太子与燕王之争愈演愈烈,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皆欲拉拢顾正臣。
顾正臣深知,自己已成众矢之的。若无足够实力,恐怕难以在朝堂立足。他一面稳固火器司,一面暗中联络方孝孺,逐步建立自己的班底。
一日,顾正臣正在火器司巡视,忽有亲兵急报:“大人,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