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奉神对陈元耀的表态很满意,这是一个识时务之人。     当然,他也没其他选择。     陈元耀送走了罗奉神,拿捏着文书看向一旁的陈不白:“我认的字不多,你来看看,上面当真写了明军将至的消息吗?” &nbs">     罗奉神对陈元耀的表态很满意,这是一个识时务之人。     当然,他也没其他选择。     陈元耀送走了罗奉神,拿捏着文书看向一旁的陈不白:“我认的字不多,你来看看,上面当真写了明军将至的消息吗?” &nbs">

第两千零七十三章 陈元耀投明?(一更)(1 / 8)

    罗奉神对陈元耀的表态很满意,这是一个识时务之人。

    当然,他也没其他选择。

    陈元耀送走了罗奉神,拿捏着文书看向一旁的陈不白:“我认的字不多,你来看看,上面当真写了明军将至的消息吗?”

    陈不白无语,你也知道自己认不全字,还在那装模作样,看得那个仔细……

    接过文书,陈不白扫了几眼,说道:“制蓬峨说,明军准备三路进军安南,占城军准备趁明军与安南军大战无暇顾及时,挥师北上,收顺化、?安、演州、清化等地。”

    “......

    ####一百五十八、新局初定

    大明的胜利并未让赵霖有丝毫懈怠。凯旋归来的他深知,战争虽已结束,但国家面临的挑战远未停止。边境的和平固然重要,但如何巩固战果,确保边疆长治久安,则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回到京城后,赵霖向皇帝提交了一份详尽的边防改革方案。他认为,仅靠临时调派军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包括加强边关要塞建设、优化粮草运输网络以及提升地方官员的军事素养。这一提议得到了李清的高度认可,并迅速付诸实施。

    与此同时,赵霖还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计划??派遣使者与鞑靼部落进行和谈。在他看来,单纯依靠武力并不能彻底消除威胁,唯有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双方矛盾,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虽然此举遭到了部分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但李清最终拍板支持赵霖的主张。

    经过数月的筹备,赵霖亲自率领一支由文官、武将和商贾组成的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