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当时正推行一系列新政,急需得力助手。经过几次考验,他认定陈昊是难得的人才,便将其留在身边担任幕僚。
####一百三十四、朝堂风云
初入官场的陈昊发现,这里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官员之间勾心斗角,派系林立,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泥潭。但他并未因此退缩,而是选择用智慧化解危机。每当遇到棘手问题时,他总能从古籍中汲取灵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次,地方上报连年旱灾,导致粮价飞涨,民怨沸腾。许多官员建议开仓放粮救济,但国库空虚,根本无力支撑。陈昊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方案:由政府组织受灾民众修建水利工程,既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这一举措广受赞誉,也让陈昊的名字逐渐传遍朝野。
然而,随着声望日增,他也招致了一些权贵的嫉妒。有人暗中诽谤,称其不过是乡野寒儒,不足挂齿。面对流言蜚语,陈昊始终保持冷静,用实际行动回应质疑。他深知,唯有真正造福苍生,才能赢得民心。
####一百三十五、辅佐新君
数年后,皇帝驾崩,年幼的太子继位,朝廷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一些老臣趁机扩大势力范围,试图操控朝政。而年轻的皇帝虽聪明睿智,却缺乏经验,亟需一位可靠的辅臣指点迷津。
此时,陈昊被任命为东宫侍讲,负责教导皇帝学习治国之道。他根据实际情况编撰了一套通俗易懂的政治教材,将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让皇帝能够快速掌握要领。同时,他还鼓励皇帝多与基层百姓接触,了解民间疾苦,从而制定更为贴近实际的政策。
在陈昊的帮助下,皇帝逐渐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他颁布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法令,如减免赋税、整顿吏治等,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而陈昊也因其卓越贡献被封为内阁大学士,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