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秋闱见真章(2 / 2)

看着榜文,对孙子笑道:“你看这上面写的,陈子龙是松江府的秀才,家里三代都是种田的,没沾过半点官场的光。”

而在吏部,周延儒正对着新科进士的分配名册呆。

王纪走进来,见他在每个名字旁都注着“外放”

“留京”

“试职三月”

,忍不住笑道:“周大人这是把军令状刻在骨子里了?”

“王大人有所不知。”

周延儒指着名册,“这些人里,一半要先去地方担任县丞、主簿,跟着老官历练;另一半留京的,先在六部观政,由各部长每日记录功过,三个月后再定实职。”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簿册,“这是《考成簿》,凡新科进士,三年内每月考评一次,若有贪墨、懈怠,不仅革职,还要追究举荐官的责任。”

王纪翻开簿册,页盖着吏部的朱印,下面是周延儒的亲笔签名,笔迹力透纸背。

暮春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吏部的公案上。

陈子龙捧着任命状,站在衙门外,他被分到了督察院,协助整理贪腐案的卷宗。

路过通政司时,见门前新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击鼓鸣冤,不论贵贱”

,几个百姓正排队递交诉状,有小吏在一旁认真记录。

远处的国子监里,传来新生诵读的声音,朗朗书声穿过柳梢,与紫禁城的钟声交织在一起。

周延儒站在吏部的高台上,望着那些年轻的身影走进各衙署,忽然觉得,那道立在金銮殿上的军令状,不再是沉重的枷锁,倒像是一粒种子,在经历了寒冬之后,终于要出新芽了。

檐下的风铃又响了,清越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笃定的希望。

hai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