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维衍入住的洞府依山而建,洞府入口被一层淡青色的灵纱笼罩,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只余下山间灵泉滴落的清脆声响。
踏入其中,便觉一股温润的灵气扑面而来,洞府内壁镶嵌着夜明珠,散着柔和的光晕,将洞内陈设映照得清晰可见——一张玉石床,一张雕花案几,墙角燃着一炉安神香,袅袅青烟在空气中勾勒出玄奥的轨迹。
侍从恭敬地行了一礼,轻声道:“沈道友,此处名为‘听风洞’,灵气充裕且清静,长老说您若有任何需求,只需捏碎这枚传讯玉符便可。”
说罢,将一枚莹白的玉符放在案几上,便悄然退了出去。
青玄仙宗所在的仙山悬浮于云海之上,山下是连绵的星辰海,亿万星辰如同镶嵌在黑丝绒上的碎钻,流转着璀璨的光芒。
远处,几座浮空仙岛上传来隐约的钟鸣。
“这方宇宙的秩序,确实稳固得惊人。”
沈维衍低语。
他能感知到,整个青玄仙域都被一张无形的规则大网笼罩着,从星辰的运转到灵气的流动,皆有迹可循。
这种秩序,与他原初之地的无序截然不同,却又在底层逻辑上有着某种隐秘的相似——就像水与冰,形态迥异,本质却同。
他闭上眼,神念悄然铺开。
不同于在外界的收敛,此刻在这相对安全的洞府周围,他的神识如潮水般蔓延,掠过仙山的每一寸土地,触碰到那些正在闭关修行的修士,感知着他们体内灵力的流转轨迹。
很快,他便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
青玄仙宗的修士,其灵力运转时,总会在体内形成一个能量聚集核心,整个人都在修这个核心。
又想到青墨长老提及的宗门功法传承,与这方宇宙的灵力韵律相合,原来这“相合”
并非泛泛之谈。
修士体内的能量核心,恰似夜空中的星辰,各自循着固定的轨迹运转,而无数个这样的“小星辰”
汇聚在一起,便与整个仙域的“大星辰”
形成了微妙的共振。
“以个体合宗门,以宗门合仙庭,以仙庭合宇宙……”
沈维衍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明悟,“这便是他们稳固道基的法门么?将自身的存在,深深嵌入这方宇宙的规则之网中,借天地之力滋养己身,却也……再也离不开这张网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维衍在青玄仙宗过得倒也轻松惬意,俨然成了一名闲散客。
沈维衍常去仙宗的藏书阁。
阁中收藏着无数修行典籍,从基础的炼气法门到高深的仙法秘术应有尽有。
他沉浸其中,翻阅着各类古籍,了解这方宇宙的修行体系与文化。
有时候,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他便会向阁中的老执事请教。
老执事虽修为不高,但知识渊博,对各种典籍了如指掌,每次都能深入浅出地为沈维衍解惑,两人也因此渐渐熟络起来。
偶尔,青墨长老也会来找沈维衍探讨修行之道。
两人在幽静的庭院中,就着星光,品茶论道。
青墨长老会分享自己在修行路上的感悟与经验,沈维衍则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提出见解,常常让青墨长老眼前一亮。
这些交流不仅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也让沈维衍对这方宇宙的修行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直到这天,听风洞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沈维衍正临窗看着案几上舒展的灵叶,那叶片受洞内灵气滋养,每一道脉络都泛着莹润的光泽。
闻声,他侧过头,见是负责听风洞杂务的小道童,往日里总是慢悠悠捧着灵泉换水,此刻却跑得脸颊泛红,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枚闪烁着微光的传讯符。
“沈大人,”
小道童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