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物件一亮相,瞬间吸引了不少村民的目光。
村里的孩子们围在自行车旁,好奇地摸来摸去,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准备下地干活的村民也停下了脚步,凑过来看热闹,尤其是几个村妇,围着缝纫机啧啧称奇,眼神里满是羡慕。
在 80 年代的农村,“三转一响” 可是硬通货,谁家要是能凑齐一套,就算家里条件差些,也能轻松娶到媳妇。
围观的村民们议论纷纷,声音里满是惊叹。
“宝富啊,你家这是发大财了?” 一个拎着锄头、头上扎着抹布的中年男人凑过来,笑着问道,眼神里满是好奇,“昨天我还见你家吃玉米糊糊呢,今天就置办起三转一响了?这变化也太快了!”
“可不是嘛!之前你家可是咱村最穷的,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现在一下子成最富的了,这上哪说理去啊!” 一个穿着蓝布衫的村妇伸手摸了摸缝纫机的台面,眼神里满是稀罕,“这缝纫机得不少钱吧?我做梦都想有一台,这样缝缝补补就方便多了。”
“这自行车是永久牌的吧?我听镇上的人说,这牌子的自行车得两百多块呢!” 另一个村民围着自行车转了一圈,忍不住感叹,“两百块钱,能买多少猪肉啊!够咱全家吃好几个月了!”
陈宝富怕村民们瞎议论,赶紧解释:“你们别误会,这不是我买的,是我大侄子陈乐给海良买的!海良要提亲,乐特意给置办的!”
陈宝才也扯着嗓门喊,让在场的村民都能听到:“大家伙听我说一句,海良是我和喜凤的亲生儿子,当年家里穷,养不起这么多孩子,就把他过继给我大哥宝富了。现在乐有出息了,跟他大哥相认了,知道海良还没说媳妇,就帮他置办了这些,准备去葛家提亲呢!”
村民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原来是这么回事!”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点了点头,语气里满是理解,“我还记得海良刚过继过来的时候,才那么点大,可老实了,见了人就躲。亲兄弟之间,过继不过继的,不都一样当儿子养嘛!”
“可不是嘛!都是老陈家的根,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另一个老人附和道,“现在陈乐有出息了,帮衬着哥哥,这才是正理!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绿大衣的男人走了过来,他是三河屯的生产队队长,之前去太平村开会时见过陈乐。
他一眼就认出了陈乐,赶紧上前握住他的手,笑容满面地说:“这不是陈乐队长吗?我是三河屯的李建国啊!之前去太平村办事见过你!听说你马上要当村长了?恭喜恭喜啊!以后咱们两个村可得多走动走动,互相学习!”
这话一出,围观的村民们瞬间炸开了锅。
在 80 年代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