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总兵所率领的数万大军在,可是永明王刚听到一丝风吹草动,在没有通知内阁大臣的情况下,便带着亲眷近臣,一路狂奔六百里到达钦州,使得永明王大失两广士民人心。
有好事者如苏观生之辈,趁机于十一月初二以兄终弟及之义拥立隆武皇帝之弟在广州继位称监国,十一月初五又抢先一步称帝,对外改元绍武。
眼看着广东人心开始转向绍武皇帝,永明王这才着急,带人返回到肇庆,如果仅仅是返回去,倒也问题不大,可是永明王还是不甘心以一个监国名号立世,便于十一月十八日在肇庆称帝,改明年为永历元年。
如此一来,广东便有了两位皇帝,并且近在咫尺。一山不容二虎,内战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永历皇帝择命大将率领数万大军进攻广州,绍武皇帝又派数万大军迎战,双方加上后勤人员共有数十万人在三水一带进行了惨烈的厮杀,双方死伤十余万,给两广百姓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两广人心因之散尽……”
听到郝为说到此处,旁边陪同的钱澄之和应廷吉同时把攥紧的右拳砸向了左手上,愤恨和惋惜之色溢于言表。
郝为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水后,继续说道:
“一开始是永历皇帝占据着绝对优势,接下来却在一战之中惨败,又变得绍武皇帝占据优势,毕竟双方本来就是势均力敌,最后还是绍武皇帝技高一筹,击败了爱逃跑的永历皇帝。
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与其说是绍武皇帝击败了永历皇帝,倒不如说是广东的百姓宁愿选择绍武皇帝,也不愿意选择永历皇帝。
只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刚刚得胜的绍武皇帝还没有来得及庆贺,就被清将李成栋以不足三千人马袭取了广州城,绍武皇帝自尽,苏观生一帮人被清军杀害。
永历皇帝闻听消息后,不敢再作任何停留,再次一路向西飞奔而逃,我与干爹只好跟着一起逃……曾经多次遇险,其中的艰难和险阻,别提有多难了。”
郝为不愿意再说后面的内容,可是张鹿安知道,永历皇帝还要经历一系列的磨难,作为名副其实的“逃难天子”,他把所有的心思全放在逃难上面了,至于政务和军事,完全交给了身边的亲信处理。
好一个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