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的说法,让钱澄之和应廷吉一起发布檄文,明确宣扬浮山军将会于三日后的六月二十八进攻靖江城,号召江南军民来靖江会师,共襄大业,同时也是给清军传递一份假消息,来麻痹敌人。
让张鹿安没有想到的是,檄文发出后,竟然会产生如此之大的效果,不到两日,竟然有大量的义军纷纷突破清军的拦截,齐聚靖江附近水面,纷纷派人来到张鹿安的坐舰,宣布愿意接受浮山伯的调遣(也有可能是清军想要“聚而歼之”的故意纵容,这种事清廷干了很多次):
“泰兴黄桥张逵,携江北义勇三千人,前来听从浮山伯令!”
“泰兴十院寺俗家弟子耿和尚耿永忠,率忠义僧兵200人,愿意听从浮山伯军令!”
“原江阴参将张宿,国破之际本已辞官在家,闻听浮山伯在此共襄义举,内心激荡不已,特地毁家纾难,筹集粮草4000石,带领全家男女老少357人并大小船只17艘来投,恳请浮山伯收留!”
“原江阴海防游击程如风,携带家属103人,族人义勇千余人,前来会师,请浮山伯下令!”
“贫僧宁其愚率江南僧兵六百,前来听从浮山伯令!”
“学生常熟金贡南,率领本家义勇198名、战船十艘前来听令!”
“启禀浮山伯,小人是来自于江阴路贯的徐玉扬,率领南乡一带义勇兄弟700人、船只119艘、粮食170石五斗前来会师,请浮山伯安排!江阴城我们实在进不去,希望浮山伯能够带领我等攻下靖江城、支援江阴城,我们不怕死,请把最危险的地方留给我们!”
“卑职吴升嘉,字之葵,携常熟虞山、福山、许浦、白矛一带乡民三万人,前来听令,愿与浮山伯共襄义举。”
“浮山伯,尔铭来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