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2 / 5)

凡尘纪 易学者 1971 字 2小时前

干渴感开始变得强烈。

    他走出凹洞,再次仔细勘察周围。这一次,他有了新的发现。

    在悬崖底部一片背阴、潮湿的区域,生长着一种不起眼的、贴着石壁的暗蓝色苔藓。这种苔藓在他的“洞察”下,能量反应极其微弱,但结构却异常稳定,不含明显的毒素或攻击性成分。更重要的是,它内部蕴含的水分非常纯净,几乎不含杂质。

    “或许可以尝试提取水分。”陈凡收集了一大捧这种苔藓,回到临时营地。他没有贸然挤压饮用,而是利用物理方法:他找了一块相对光滑的石板和一块圆石,将苔藓铺在石板上,盖上几片宽大的、相对无害的树叶,然后在树叶上放置圆石,利用石头的重量缓慢压榨。同时,他利用聚焦阳光(虽然光线昏暗,但仍有热量)的原理,用一块凹面金属片(来自破烂木箱的金属构件)反射光线,微微加热石板底部,加速水分的蒸发和冷凝。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几个时辰后,他成功收集到了小半碗几乎无色无味、经过初步净化的水。他小心地尝了一滴,确认没有异常反应后,才小口喝下。干渴得到缓解,但饥饿感依旧。

    食物是更大的挑战。他尝试了几种看起来最无害的菌类和地衣,但“洞察”显示它们要么结构不稳定易分解出毒素,要么含有难以消化的惰性能量块。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目光落在了昨天收集苔藓的那片石壁上。石壁缝隙中,他看到了一些细小的、几乎透明的节肢动物在缓慢爬行,外形类似蠹虫,但通体晶莹。

    “洞察”扫描:结构简单,能量水平极低,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几丁质,未发现致命毒素或寄生虫。

    “就是它了。”陈凡没有犹豫。生存面前,口腹之欲是奢侈品。他捕捉了数十只这种透明小虫,用捡来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贝壳作为容器,又找了些干燥的苔藓引火——这里的植物含水量极高,引火极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