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282章 感谢《城北以难》(1 / 5)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谢文和谢吉利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坐上了村里往县城送炭的牛车。

    鉴于谢文内里是个十九岁的灵魂,心智成熟,李月兰和谢广福并没有像对待十岁孩童那般千叮万嘱、依依不舍,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句“照顾好自己,安心考试”。

    从这一天起,谢文就要离开桃源村,正式踏上在这个时代的独立求学之路了。

    谢文去了云槐县,但每晚都能进入空间和家人聊聊每天的见闻,有了这个“即时通讯”手段,谢广福和李月兰就更加放心了,什么离愁别绪那是不可能会有的。

    随后,谢广福带着徒弟谢三河,参加了最新一次的村建理事会会议。

    谢三河如今身份不同,作为谢广福的正式弟子,也有资格跟随旁听,主要方便他理解谢广福对村子的规划,因为后续村子的建设也少不了谢三河的参与。

    会议的重点,自然是讨论并确定连接桃源村和桃溪村的青川河大桥建设方案。

    谢广福早有准备,他拿出一张简单的草图铺在桌上,向众人讲解:

    “我和三河去河边仔细勘察过了,结合两岸的地势和水流情况,我认为最适合建造的是单孔石拱桥。桥的跨度定为六米,足够青川河平水期的水流通过,即便汛期水量增大,这个跨度也足以应对。桥面宽度定为三米,不仅能走人,以后牛车、板车也能顺畅通行。”

    谢里正听得连连点头,他最关心实际问题:“广福,这桥好是好,但需要多少人手?多少材料?大概要干多久?”

    谢广福早已经计算清楚,条理清晰地回答:“人手方面,需要凿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