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步枪、机枪和弹药、必备的炸药和手雷,一次性使用的RPG-26火箭筒被小心地背在身后;装有C4塑胶炸药的背囊沉重而危险。
医疗包被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保那些救命的药品被带上。
最重要的,是那台经过特殊加固、存储着此次行动核心情报的军用笔记本电脑,以及那部笨重但关键的卫星通讯终端。
每一个部件都被如同对待婴儿般小心传递,迅速而有序地整合到每个人的负重里。
“马克西姆,沃尔科夫。”
彼得罗夫斯基点了爆破专家和机枪手的名字。
“给这两头伺候了我们一路的‘老姑娘’装上‘最后的晚餐’。用‘死陷阱’,送她们风光上路。”
“明白,少校。”
马克西姆叹了口气。
他和沃尔科夫对视一眼,默契地从各自的装备包里取出几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深灰色金属盒子,上面只有简单的军用接口和几个微小的状态指示灯,透着一种属于俄制装备极简主义的致命感。
“死陷阱”。
这名字在苏俄特种部队圈子里的一种术语,本意指不可拆卸的诡雷装置。
它的核心是一个高度集成、自我封闭的起爆系统,直接与车辆的残余电源以及多重传感器,包括高灵敏度震动、倾角、甚至温度突变感应功能。
一旦激活,它就进入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状态。
任何非授权的外部干预——无论是试图剪断线路、撬开外壳,甚至是暴力拆卸整个装置,都会被系统瞬间判定为“暴力破坏”,触发指令会毫不犹豫地引动预先安装在车辆发动机、油箱、车载通讯加密模块等关键部位的塑性炸药。
其结果不是拆除,而是彻底的、毁灭性的殉爆,确保连一块完整的芯片都不会留给敌人。
马克西姆像一只灵活的土拨鼠,叼着微型手电麻利地钻到第一辆“台风”的V型防爆底盘下。
底盘上还沾着戈壁的泥沙和刚才爆炸溅上的焦痕。
他找到车架内侧一个隐蔽的位置,用速干胶和扎带将“死陷阱”的主控单元牢牢固定,然后熟练地剥开一截车辆主电缆,将装置的电源线并联上去。
接着,他像贴膏药一样,将几个纽扣大小的震感器和热感探头,仔细粘在车架、发动机舱壁和油箱外壳等关键节点。
他的动作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而迅速,这是无数次训练和实战积累出的肌肉记忆。
沃尔科夫则配合着马克西姆,他那双操弄重机枪的大手将一块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