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集:应对快消(1 / 3)

逸霄 竹晴园 2133 字 14天前

慢糖纪事

温如霜第一次注意到巷口那家糖龙铺子,是在某个加班到深夜的冬夜。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冷风吹得她缩紧衣领时,一股暖融融的焦糖香忽然钻进口鼻,像只温柔的手,轻轻勾住了她的脚步。

铺子的木门是旧的,门框上刻着模糊的“林记糖龙”四个字,暖黄的灯光从玻璃窗里透出来,映着柜台后老人佝偻的身影。老人正低着头,手里握着根黄铜长勺,在熬得泛着琥珀光的糖浆里慢慢搅动,勺子移动的轨迹里,似乎藏着某种古老的韵律。

“姑娘,要点什么?”老人抬头,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指了指柜台上摆着的糖龙。那是些半尺长的糖制品,龙身蜿蜒,鳞爪分明,阳光照在上面时,会泛出晶莹的光泽,舔一口,先是纯粹的甜,而后会漫出淡淡的麦芽香,余味里还藏着一丝桂花的清苦——那是老林师傅的独门配方,用晒干的桂花蕊和麦芽糖慢慢熬煮,要耗上三个钟头。

温如霜买了一根,指尖触到糖龙时,还带着刚做好的微热。她站在巷口慢慢吃,糖在嘴里融化的速度很慢,不像超市里买的水果硬糖,三下五除二就没了踪影。那一刻,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牵着她的手,在庙会里买糖龙的场景。那时候的糖龙要排队等,师傅当着众人的面熬糖、塑形,孩子们围在旁边,眼睛瞪得溜圆,连呼吸都放轻,生怕错过了哪个步骤。

可现在,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了。

第二天,温如霜去超市买咖啡,路过零食区时,看到货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快消糖品——有裹着糖霜的水果软糖,有印着卡通图案的奶糖,还有号称“零蔗糖”的凝胶糖。它们包装精美,价格便宜,堆得像小山一样,几个年轻人正拿着购物篮,随手就抓了好几袋。而在货架最底层,她看到了林记糖龙的身影,包装还是老样子,用透明的塑料袋装着,上面贴着张手写的标签,落满了薄薄的灰尘,显然很久没人动过了。

她心里忽然有些发堵。晚上回到家,她翻出通讯录,拨通了风痕的电话。

风痕是她的大学同学,现在开了家文化传播工作室,专做非遗手艺的推广。电话接通时,他那边正吵吵嚷嚷,隐约能听到敲木头的声音。“如霜?我正跟老木匠聊榫卯呢,啥事这么急?”

“风痕,你还记得小时候吃的糖龙吗?”温如霜的声音有些发紧,“现在快消糖把市场占满了,老手艺快没人要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风痕的声音:“你在哪儿?我现在过去找你。”

一个小时后,风痕坐在温如霜的客厅里,手里拿着一根林记糖龙。他咬了一口,眼睛忽然亮了:“就是这个味道!我小时候跟我爸去赶集,非要买这个,我爸说‘这糖贵,能买两斤水果糖’,可我就不依,非要等师傅现做。”他顿了顿,看着手里的糖龙,“现在的快消糖是方便,可吃起来没滋味,一口一个,吃完就忘了。”

“我想做点什么。”温如霜看着他,眼神很亮,“我是做文化编辑的,我可以写文章,告诉大家糖龙不是‘贵且麻烦’的老古董,它里面有手艺,有文化,还有我们小时候的温度。”

风痕眼睛也亮了:“我来做直播!现在年轻人都爱刷直播,我让老师傅当着镜头熬糖、做糖龙,让大家看清楚,一块好糖要耗多少功夫——从选麦芽,到泡桂花,再到熬糖塑形,每一步都不能省。他们看了,就知道这糖为什么值这个价。”

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一早就去了林记糖铺。

老林师傅正在熬糖,黄铜锅里的糖浆泛着细密的泡泡,他手里的勺子慢慢搅动,手臂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听到温如霜和风痕的想法时,他手里的勺子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怀疑:“直播?能有人看吗?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等三个钟头看熬糖?”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