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集:校企研发(2 / 3)

逸霄 竹晴园 1820 字 13天前

加剂的比例有问题?”温如霜拿着两种糖龙样品对比,传统糖龙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焦糖香,而新配方的糖龙嚼起来像硬糖。她突然想起古籍里“糖料陈化”的记载,“清代匠人会将熬好的糖料静置三天再用,说是能让口感更细腻,要不我们试试陈化处理?”

风痕立刻调整实验方案,将新配方的糖料分别静置1天、3天、5天,再测试口感与储存期。结果显示,静置3天的糖料不仅口感恢复了80%的传统风味,储存期还能再延长2天。“这就是文化的价值!”风痕拿着实验报告,兴奋地递给温如霜,“要是没你记得古籍里的方法,我们可能还在死磕添加剂比例。”

解决了糖料稳定性的问题,下一个难关是运输防护。启航食品送来的运输测试报告显示,即使将糖龙装在泡沫盒里,经过200公里的颠簸,破损率仍高达30%。风痕带着团队在实验室里搭建了模拟运输轨道,用不同材质的缓冲材料做测试,从珍珠棉到气泡膜,再到定制海绵,破损率始终降不到10%以下。

“或许我们可以从造型上调整?”温如霜看着模拟运输中不断碰撞的糖龙,突然提出想法,“传统糖龙都是立体造型,龙身细长,容易折断。我们能不能设计‘可拆分式糖龙’,运输时拆成龙头、龙身、龙尾,到货后再组装?这样既能保留传统造型,又能减少碰撞。”

风痕眼前一亮,立刻用3d建模软件设计可拆分结构。他们将龙身分成三段,接口处设计成“榫卯”样式,既符合传统工艺美学,又能轻松组装。测试时,拆分后的糖龙装在定制的分隔盒里,经过300公里的模拟运输,破损率降到了5%以下。

“但组装会不会增加用户的麻烦?”张总在中试会议上提出疑问,“要是消费者不会组装,反而会影响体验。”

温如霜早有准备,她拿出设计好的“组装指南”,封面印着传统糖龙纹样,内页用漫画形式展示组装步骤,还附带了一段老匠人讲解榫卯文化的短视频二维码。“我们不仅要解决运输问题,还要借组装的过程,让消费者了解糖龙的工艺美学。”她笑着说,“每一步组装,都是一次文化传递。”

张总接过指南,连连称赞:“这个思路好!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保留了文化味,市场接受度肯定高。”

接下来的一个月,实验室进入中试阶段。风痕团队优化了3d打印模具,让可拆分糖龙能适配启航食品的生产线;温如霜则根据不同节日,设计了“春节福龙”“中秋月龙”等主题包装,包装上印着对应的民俗故事,还附赠了迷你糖龙制作手册。

中试第一批生产了5000套“春节福龙”,储存期达到20天,经过跨省市运输,破损率仅3%。上市后,首批产品在一周内售罄,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组装糖龙的过程,还晒出自己跟着手册制作的迷你糖龙。

“没想到传统糖龙能这么受欢迎!”李院长在实验室阶段性总结会上,拿着销售数据感慨,“这不仅是技术的成功,更是文化的成功。”

风痕看着数据,又看向身旁的温如霜,眼底满是笑意。“要是没有你把控文化导向,我们可能只会做一个‘耐放的糖块’,而不是有灵魂的糖龙。”

温如霜笑着摇头,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新的计划:“接下来我们可以研发‘季节限定款’,比如清明的‘柳龙’、端午的‘龙舟糖龙’,再结合各地民俗,推出地域特色款。技术解决了‘走出去’的问题,文化才能让它‘留下来’。”

实验室的窗外,阳光洒在展示架上的糖龙样品上,从传统的立体糖龙到可拆分的产业化糖龙,再到未来的季节限定款,每一款都泛着琥珀色的光,像是在诉说着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里的新生。风痕和温如霜看着这些样品,知道他们搭建的不仅是一个实验室,更是一座连接传统与产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