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集:应急培训(1 / 3)

逸霄 竹晴园 1999 字 12天前

糖龙之下,余温未凉

暴雨红色预警在城市上空盘旋的第三夜,温如霜裹着浸透潮气的外套,踩着没过脚踝的积水往社区服务中心跑。沿途的商铺卷闸门都贴着泛黄的“暂停营业”,只有服务中心二楼还亮着灯,玻璃上凝着的水雾里,隐约能看见攒动的人影。

推开门时,消毒水的味道混着孩子的哭声扑面而来。临时安置点里,折叠床挨得密不透风,几位老人坐在床沿,盯着窗外被雨水冲垮的广告牌发呆,一个穿粉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攥着湿透的布娃娃,肩膀一抽一抽地哭,她妈妈蹲在旁边,嘴唇嗫嚅着却没说出一句安慰的话——这位母亲的眼眶也是红的,自家的房子在昨天的内涝里塌了半边,此刻连悲伤都显得手足无措。

温如霜是市里心理援助中心的咨询师,接到紧急通知时刚结束一场线上疏导。她快步走过去,从包里掏出颗水果糖,剥糖纸的声音轻轻脆脆。“小朋友,你看这颗糖像不像小太阳呀?”她把糖递到女孩面前,指尖带着刚捂热的温度。女孩抽噎着抬头,泪眼蒙眬地盯着糖,迟疑着接过,含进嘴里的瞬间,眼睛亮了亮。

就是这个瞬间,让温如霜心里揪了一下。这些天她在安置点见了太多人,有失去亲人的中年人坐在角落一言不发,有被困两天的居民夜里总惊醒,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但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更别说远在山区的受灾点,连基本的物资都难运进去,心理援助更是空白。

“温老师,又来帮忙啦?”社区工作人员递过来一瓶水,“刚才还有个大爷说睡不着,总想起家里的老房子。”温如霜接过水,指尖碰到瓶身的凉意,忽然想起上周在灾后心理研讨会上遇见的男人——风痕。

风痕是做应急物资设计的,那天他在会上拿出的便携急救包,折叠起来只有巴掌大,展开却能装下绷带、消毒棉片,甚至还有一小包压缩饼干。他说:“灾后最缺的不是复杂的设备,是能马上用、人人会用的东西。”当时温如霜没太在意,可现在看着安置点里杂乱的物资,听着此起彼伏的叹息,她忽然觉得,心理疏导或许也该这样——不用复杂的理论,不用专业的设备,能让普通人学了就会,拿起来就能用。

她掏出手机,翻出风痕的联系方式。电话接通时,那边传来电锯的嗡嗡声,风痕的声音裹着电流:“温老师?”“风痕,我有个想法。”温如霜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现在灾后心理援助的人手太少了,我们能不能做一套简单的培训,让志愿者快速上手?比如……用一些小工具辅助疏导?”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电锯声停了。“我正琢磨这事呢。”风痕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昨天去郊区受灾点,看见有志愿者想安慰老人,可不知道说什么,只能站在旁边递水。要是有个能帮他们打开话匣子的东西就好了。”

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一早在风痕的工作室见了面。工作室里堆着各种零件,桌上摊着几张设计图,风痕指着其中一张:“你说的‘小工具’,我想了个方向——糖和手作。”他拿起桌上的一个透明盒子,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糖,还有几卷彩色毛线,“糖能快速缓解焦虑,手作能让人专注,比如编个小挂件,过程中就能跟人聊天。”

温如霜眼睛亮了:“这个好!我之前给孩子做疏导时,糖特别管用。而且手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理放松的过程。”她拿起一团毛线,试着编了个简单的结,“我们可以把心理疏导的技巧,融到手作步骤里。比如编第一圈时,引导对方说‘我现在的感受’,编第二圈时说‘我想做的小事’,这样既不刻意,又能帮他们梳理情绪。”

两人花了一周时间,把培训内容定了下来。温如霜负责梳理心理疏导技巧,她把复杂的共情、倾听理论,简化成“三句话原则”:先点头回应,再重复对方的感受,最后问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