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集:研学路线(2 / 3)

逸霄 竹晴园 1727 字 12天前

就能看到虚拟的糖龙制作过程,还能动手“熬糖”“扎架”,甚至能让虚拟的糖龙在屏幕上飞起来。

一切准备就绪,温如霜联系了县里的几所小学,推出了“双生谷糖龙研学路线”,没想到,消息一出去,就有二十多个孩子报名,组成了首批研学团。

研学团来的那天,双生谷飘着小雨,却丝毫没影响孩子们的热情。温如霜和风痕穿着统一的蓝色马甲,站在村口迎接他们。

“老师,谷糖龙真的是用糖做的吗?”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拉着温如霜的衣角,好奇地问。

“当然啦,等会儿你不仅能看到糖龙,还能自己做糖花呢。”温如霜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第一站是展馆。孩子们跟着温如霜走进祠堂,看着展柜里的竹架模型、旧糖模,听着她讲谷糖龙的历史,眼睛里满是好奇。“以前的村民,为什么要做糖龙呀?”一个小男孩举手问。

“因为糖代表着甜蜜,龙代表着吉祥,村民们希望通过糖龙,祈求一年的好收成,一家人的幸福安康。”温如霜耐心地解释。

第二站是老匠人教课。谷伯早就支起了熬糖的大锅,糯米和麦芽在锅里熬煮着,散发出浓郁的甜香。孩子们围在锅边,看着谷伯不停地搅拌糖稀,等到糖稀熬成金黄色,谷伯把它倒在石板上,待温度稍降,又用手反复揉捏。“这一步叫‘揉糖’,要把糖揉得有韧性,才能捏出形状。”谷伯一边说,一边捏了个小糖龙,递给旁边的小女孩。

孩子们看得跃跃欲试,纷纷上手尝试。有的孩子把糖稀捏成了小兔子,有的捏成了小花朵,虽然形状不太规整,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温如霜和风痕在一旁帮忙,教孩子们如何控制力度,时不时地帮他们擦掉脸上的糖渍。

第三站是数字工坊。孩子们戴上VR眼镜,瞬间进入了虚拟的糖龙世界。他们跟着屏幕上的提示,“熬煮”糖稀、“扎制”竹架、“粘贴”龙鳞,不一会儿,一条虚拟的糖龙就完成了。“我的糖龙会飞!”一个孩子兴奋地叫起来,只见他操控着手柄,虚拟糖龙在屏幕上盘旋飞舞,其他孩子也跟着欢呼起来。

研学团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舍不得离开。“老师,下次我还能来吗?”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拉着温如霜的手问。“当然可以,双生谷随时欢迎你们。”温如霜笑着说。

让温如霜和风痕没想到的是,首批研学团的反响格外热烈。孩子们回到学校后,纷纷向同学和家长分享在双生谷的经历,还有家长把孩子们制作糖花、体验VR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很快,“双生谷糖龙研学”就成了县里的热门话题。

接下来的几个月,报名研学团的学校越来越多,周末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自驾来双生谷。村里的村民也抓住了商机,有人开起了农家乐,有人卖起了自己做的糖糕、糖画,还有人当起了导游,带着游客参观展馆、体验熬糖。

以前冷清的双生谷,变得热闹起来。谷伯的手艺也有了传承人,村里有几个年轻人跟着他学熬糖、扎糖龙,谷糖龙的手艺再也不用担心失传了。风痕还帮村里开通了电商账号,把村民们做的糖糕、糖画卖到了外地,不少网友看到糖龙的视频后,都想来双生谷看看。

年底的时候,县里的文旅部门还专门来到双生谷,调研糖龙研学项目,准备把它作为乡村文旅的典型案例,在全县推广。温如霜站在祠堂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成就感。

风痕走过来,递给她一块刚熬好的糖:“尝尝,还是谷伯的手艺。”温如霜接过糖,放进嘴里,甜香瞬间在舌尖散开。

“你说,咱们接下来还能做些什么?”温如霜问。

风痕看着远处的青山,笑着说:“咱们可以把研学路线做得更丰富,比如增加农耕体验、民俗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