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翼翼地往糖浆中加入椴树蜜,安德烈负责用小刷子将天然色素刷在鳞片边缘。
“小心!”突然,安德烈的声音响起。晓棠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袖口不小心碰到了加热中的糖浆锅,几滴滚烫的糖浆溅到了手背上。她下意识地想把手缩回来,却被陈嘉怡一把按住:“别碰!用冷水冲!”
安德烈立刻递过来一瓶冰镇的矿泉水,晓棠把手放在水流下冲洗时,忽然看到安德烈的手腕上也有一道浅浅的疤痕。“这是去年制作糖艺时不小心烫伤的,”安德烈注意到她的目光,笑着举起手腕,“祖父说,糖艺师的手上都会有疤痕,这些疤痕是‘甜蜜的勋章’,见证过我们对这份手艺的热爱。”
那一刻,晓棠忽然明白了父亲临终前说的话——“糖会融化,但好的手艺和心意,能在人心里留很久”。这些疤痕、这些熬煮糖浆时的专注、这些跨越国界的互助,都是比糖艺作品更珍贵的东西,它们像一颗颗种子,会在每个参与者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对环保与和平的坚定信念。
七天后,当最后一片“橡胶树鳞片”被粘在龙身上时,整条“地球糖龙”终于在会展中心的中央展区完整呈现。这条糖龙长达12米,龙首高昂,口中衔着一颗用透明糖料制作的“地球”,龙身覆盖着36种植物鳞片,翅膀由椴树蜜混合糖浆制成,阳光透过翅膀时,会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底座则用可降解糖料雕刻出七大洲的轮廓,每个轮廓里都镶嵌着当地青少年收集的土壤样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在参观时,忍不住伸手触摸糖龙的翅膀:“这不仅仅是一件糖艺作品,更是一份来自青少年的‘地球宣言’。它用最甜蜜的方式,告诉世界,环保与和平不是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用双手去创造的未来。”
三个月后,“地球糖龙”被运往纽约联合国总部,收藏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展厅里。为了让糖龙能够长期保存,工作人员特意为它打造了恒温恒湿的展示柜,柜子的玻璃上刻着三十六个国家的名字,以及每个国家青少年写下的环保承诺。
晓棠收到联合国寄来的收藏证书那天,特意去了云南的糖料种植基地。她站在父亲曾经守护的银杏树下,把证书轻轻放在树洞里,然后拿出紫铜糖勺,在树干上画了一条小小的糖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糖龙的图案上,仿佛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爸,我们做到了,”晓棠轻声说,“你的糖勺,还有来自全世界的甜蜜心意,都被永远地留在了联合国。以后,会有更多人看到这条糖龙,会有更多人记得,曾经有一群青少年,用蔗糖和蜂蜜,写下了对地球的承诺。”
风吹过银杏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父亲的回应,又像是来自全世界的、甜蜜的回响。